登吴古城歌

登古城兮思古人,感贤达兮同埃尘。

望平原兮寄远目,叹姑苏兮聚麋鹿。

黄池高会事未终,沧海横流人荡覆。

伍员杀身谁不冤,竟看墓树如所言。

越王尝胆安可敌,远取石田何所益。

一朝空谢会稽人,万古犹伤甬东客。

黍离离兮城坡坨,牛羊践兮牧竖歌。

野无人兮秋草绿,园为墟兮古木多。

白杨萧萧悲故柯,黄雀啾啾争晚禾。

荒阡断兮谁重过,孤舟逝兮愁若何。

天寒日暮江枫落,叶去辞风水自波。

形式: 古风

翻译

登上古城怀念古人,感叹贤能之人如同尘埃。
遥望平原寄托远方目光,叹息姑苏之地聚集着麋鹿。
黄池盛会之事尚未结束,世事如沧海横流,人们颠沛流离。
伍员含冤自刎,谁不感到冤屈,墓前树木如他所预言。
越王勾践尝胆苦志,如何能抵挡强敌,远取石田有何益处。
一时的胜利空留遗憾给会稽人,千古以来仍感伤甬东的过客。
城墙破败,坡上草木丛生,牛羊游荡,牧童歌唱。
野外空旷,秋草苍翠,园林荒废,古木众多。
白杨落叶,旧枝萧瑟,黄雀啾啾,争夺晚稻。
荒凉小径断绝,再无人迹,孤舟远去,愁绪难抑。
天寒日暮,江边枫叶飘落,叶随流水,自是自然之波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怀旧与哀愁交织的历史画卷,通过对古城的登临和对古人的思念,抒发了诗人对过去英雄辈出的无限感慨。开篇“登古城兮思古人,感贤达兮同埃尘”两句,便是这种情感的直接流露,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让诗人不禁沉浸在对往昔英杰的回忆之中。

接着,“望平原兮寄远目,叹姑苏兮聚麋鹿”两句,以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内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黄池高会、沧海横流等意象,则是对那些英雄事迹的追忆,通过伍员之死和越王尝胆等典故,强调了历史的沉重与悲剧。

后半首诗转向自然景物,“黍离离兮城坡坨,牛羊践兮牧竖歌。野无人兮秋草绿,园为墟兮古木多”等句,通过对荒废古城、萧瑟白杨和争食黄雀的描绘,表现了时间流逝与历史遗迹之间的鲜明对比。

尾段“天寒日暮江枫落,叶去辞风水自波”,则是整个诗篇情感的收束,以自然景物的变换来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和对自然的观照,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时代逝去、时光易逝以及个人命运多舛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

故人早负干将器,谁言未展平生意。

想君畴昔高步时,肯料如今折腰事。

且知投刃皆若虚,日挥案牍常有馀。

槐暗公庭趋小吏,荷香陂水脍鲈鱼。

客里相逢款话深,如何岐路剩沾襟。

白云西上催归念,颍水东流是别心。

落日征骖随去尘,含情挥手背城闉。

已恨良时空此别,不堪秋草更愁人。

形式: 古风

新安送陆澧归江阴

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

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

形式: 词牌: 秋风清

雎阳赠李司仓

白露变时候,蛬声暮啾啾。

飘飘洛阳客,惆怅梁园秋。

只为乏生计,尔来成远游。

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

且喜接馀论,足堪资小留。

寒城落日后,砧杵令人愁。

归路岁时尽,长河朝夕流。

非君深意愿,谁复能相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王少府尧山隐处简陆鄱阳

故人沧洲吏,深与世情薄。

解印二十年,委身在丘壑。

买田楚山下,妻子自耕凿。

群动心有营,孤云本无著。

因收溪上钓,遂接林中酌。

对酒春日长,山村杏花落。

陆生鄱阳令,独步建溪作。

早晚休此官,随君永栖托。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