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皇华使者

皇华使者将就车,先声即日传江湖。

良民置酒相歌呼,奸人落胆猾吏逋。

手中平握三尺书,权衡轻重量锱铢。

冤声弊狱一切除,宁其家室完其肤。

本朝宽大恩涵濡,一物不被成焦枯。

烦公大手持刀鈇,开塞去拥锄荆芜。

其和易致仁易孚,此行遂与春风俱。

蛮酋鼠窜稽天诛,官兵指日缚狂奴。

皮囊插羽徵军须,人方汲汲公有馀。

藉公之智须公谋,使星已动宜疾驱。

非惟一道无无辜,朝廷南顾无忧虞。

吾州父老将何如,呼其子弟牵仆夫。

絷之维之马与驹,晨炊夕爨空其郛。

亦有下客身鳏孤,怀公礼义心区区。

寄诗如问公起居,公能报我荆州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谢皇华使者》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通过描绘皇华使者的到来,展现了其带来的正义与和平,以及对地方治理的深远影响。

首先,诗人以“皇华使者将就车,先声即日传江湖”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使者到来时的威严与影响力,其声名迅速传遍四方。接着,“良民置酒相歌呼,奸人落胆猾吏逋”两句,表现了百姓对使者到来的热烈欢迎,以及恶人闻风丧胆的情景,突显了皇华使者的正直与公正。

“手中平握三尺书,权衡轻重量锱铢。冤声弊狱一切除,宁其家室完其肤。”这几句话赞扬了使者执法公正,不畏强权,敢于为百姓伸张正义,解决冤案,保护民众的安全与尊严。

“本朝宽大恩涵濡,一物不被成焦枯。”表明了朝廷的宽大政策,使得万物得以生长,没有受到伤害,体现了国家的仁政与和谐。

“烦公大手持刀鈇,开塞去拥锄荆芜。”诗人希望使者能够清除障碍,开辟道路,去除荒芜,象征着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其和易致仁易孚,此行遂与春风俱。”赞美使者温和而易于接近,其行动如同春风般温暖人心,带来希望与变革。

“蛮酋鼠窜稽天诛,官兵指日缚狂奴。”描述了使者到来后,恶势力纷纷逃窜,正义得到伸张,彰显了皇华使者的强大威慑力。

“皮囊插羽徵军须,人方汲汲公有馀。”说明了使者不仅在军事上有所准备,而且在物资供应方面也做得十分充足,体现了其周到与高效。

“藉公之智须公谋,使星已动宜疾驱。”表达了对使者智慧与策略的赞赏,以及对其行动速度的期待。

“非惟一道无无辜,朝廷南顾无忧虞。”强调了皇华使者的到来,不仅解决了地方问题,也使朝廷对南方的安全有了信心。

最后,“吾州父老将何如,呼其子弟牵仆夫。絷之维之马与驹,晨炊夕爨空其郛。”描绘了百姓对皇华使者的感激之情,他们邀请使者参观家乡,甚至愿意提供马匹和仆人服务,展现了浓厚的民族团结与和谐氛围。

“亦有下客身鳏孤,怀公礼义心区区。寄诗如问公起居,公能报我荆州书。”表达了对皇华使者的尊敬与期待,即使是在偏远地区,人们也愿意通过诗歌表达对皇华使者的关心与敬意,并希望得到其回信。

综上所述,《谢皇华使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皇华使者的高尚品质、卓越能力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是一首充满正能量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谢田守

前日李山阳,说公安且裕。

精神健复初,决遣敏如故。

吏复畏其明,民复爱其恕。

可保长康宁,但更勉将护。

寻闻车马出,州人喜可知。

或出车前望,或走车后随。

南郭有贱叟,虽愚亦更喜。

不敢问公者,恐烦答数纸。

贱叟固自讼,太守谦愈劳。

即以出之日,折简亲挥毫。

送之上尊酒,副以黄巨苞。

情意专如此,礼义积已高。

贱叟不能报,自恨如时辈。

所以作诗者,欲公重自爱。

自爱以为国,为国斯为民。

慰我之乡党,悦公之慈亲。

形式: 古风

谢毕令

一身多难过春风,两眼未见花枝红。

近来废却无限吟,今年自觉诗无功。

毕令与我好相识,遗我春醅表胸臆。

知我爱酒兼爱诗,使我吟哦醉春色。

春色半酣正二月,草头争露花争裂。

是花是草属诗家,若无此酒几虚设。

此酒有似君德醇,先入六腑搜吟魂。

相将醉魄御烟云,游遍江淮无限春。

形式: 古风

谢王观文

东野鳏夫未识公,寄声直入茅庐中。

茅庐四面生春风,草头添绿花添红。

东野鳏夫最好吟,感公高义藏于心。

为公制作平戎曲,弹向蔡家焦尾琴。

形式: 古风

谢呼延禁侍

有客从京南,来寻淮上叟。

气貌良肃雍,辞令亦温厚。

如此已可喜,遗我故人书。

须臾四千里,恍惚游江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