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王嘉闾的《叶敬常祠下歌》描绘了叶敬常修建捍海堤的壮举及其对当地民众的深远影响。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叶敬常的智慧与勇气。
开篇以“北溟波浪几千里,南山倚石空??”起笔,通过宏大的自然景象,营造出磅礴的气势,引出叶敬常修建捍海堤的背景。接着,“石工未刻厌水犀,石精化作万丈青虹霓”,将石头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形象地描绘了石头在叶敬常的巧手下化为壮观的青虹霓,象征着叶敬常的非凡技艺和决心。
“青虹堕地饮水不肯去,即作叶侯捍海之横堤”,进一步强调了叶敬常所建堤坝的坚固与重要性,它不仅抵御了汹涌的海浪,还成为了叶侯的象征。接下来,“堤蟠三万二千尺,尽是南山倚空石”,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示了堤坝的长度和高度,以及其所依赖的坚实基石,突出了叶敬常工程的规模与质量。
“叶侯驱石应有神,抔土丸泥真戏剧”,这里赞美了叶敬常的超凡能力,仿佛他能驱使石头自行移动,用泥土筑成奇迹般的堤坝。这种夸张的描述,既是对叶敬常技艺的极高评价,也是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颂扬。
后半部分转而描写叶敬常离世后,堤坝依旧守护着这片土地,以及当地百姓对他的怀念之情。“侯之去兮不可留,桂为楫兮兰为舟”,表达了叶敬常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永存,如同乘坐着桂木做的船,兰草制成的舟,继续在人们心中航行。
“侯之没兮神来游,芹香酒旨罗庶羞”,则通过祭祀活动,展现了叶敬常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他对后代的影响。最后,“石堤捍海终不朽,侯德与之同永久”,总结了叶敬常的功绩与品德,强调了他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不仅赞美了叶敬常的英雄事迹,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