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讷斋题晓山亭

理粲万象,孰妙孰徼。卓彼南山,目游心讨。

露气澄澈,净不容扫。瑟瑟风松,剪剪烟筱。

甘梦未觉,一声晨鸟。恐随宾送,岁月空老。

整冠危坐,抱膝自笑。天际飞鸿,健翮矫矫。

一念既彻,何远不到。我卷我书,岂其弗考。

万动纷起,万虑冥澡。斯物之格,斯理之奥。

随寓随得,靡间昏晓。云麓固夷,石壁非峭。

目在而察,炯炯独燎。有临泰华,或视以渺。

山岂不崇,乃见之小。扁亭者谁,有揭斯表。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范的作品,名为《和讷斋题晓山亭》。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体悟与情感寄托。

开篇“理粲万象,孰妙孰徼”两句,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万物在初升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和生动。诗人用“孰”字来反问,强调了一切景色的美好与不可思议。

接下来,“卓彼南山,目游心讨”表达了诗人仰望南山的心境,他的心神随着目光游走于山间,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无尽的韵味等待发掘。

“露气澄澈,净不容扫”写出了清晨露珠挂满枝头的景象,诗人感叹这自然之美是如此纯洁,不需要任何修饰和打扰。

“瑟瑟风松,剪剪烟筱”则描绘了微风轻拂过林间,带来一阵清凉,同时也勾勒出远处山峦的模糊轮廓。

诗人在梦中未曾觉醒,一声鸟鸣惊起,接着“恐随宾送,岁月空老”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忧虑,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对于旅途即将告别的不舍之情。

“整冠危坐,抱膝自笑”则是诗人在山中亭子里整理衣冠,安坐于静谧的环境中,独自微笑,似乎在回味生活中的点滴或是对未来有所期待。

“天际飞鸿,健翮矫矫”描绘了高空中大雁的身影,它们强健的翅膀划破长空,给人一种超脱尘世、自由飞翔的感觉。

一念既彻之后,诗人觉得无论何处都能到达,无远弗届。紧接着“我卷我书,岂其弗考”表明了诗人的阅读与思考,是对知识和智慧的不懈追求。

“万动纷起,万虑冥澡”则是诗人面对自然界无数的变化,心中涌现出无尽的思索,这些思绪如同波涛一般层层叠起,深不可测。

接下来的“斯物之格,斯理之奥”两句,是对万事万物规律和道理的赞美,这种规律是深远且难以完全把握的。

“随寓随得,靡间昏晓”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心态,即使是在昏暗与明亮交替的时刻,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云麓固夷,石壁非峭”则是对山石云雾的描绘,它们在诗人的眼中既不陡峭也不险峻,而是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目在而察,炯炯独燎”表达了诗人观察世界时的心境,即便是静坐在亭子里,也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并且这种洞察力是明亮而独特的。

最后,“有临泰华,或视以渺”则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

“山岂不崇,乃见之小”表达了对于高山的敬畏,但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这些山脉也显得渺小。

“扁亭者谁,有揭斯表”则是诗人对坐于亭中的自己提问,以及他对于自然界、宇宙真理的探索与追求,通过这首诗,他试图揭示出超越世俗的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

收录诗词(280)

杜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耕甫归书约信二字为别二首(其二)

实之谓信,言巽行果。言有不实,自丧厥我。

谁其掩之,不善已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形式: 四言诗 押[哿]韵

耕甫归书约信二字为别二首(其一)

水失其防,一决莫止。人心惟危,殆亦若此。

曾子之守,传习在是。以约失之,盖亦鲜矣。

形式: 四言诗 押[纸]韵

莺鸣求友声。

形式: 押[庚]韵

忆东山

上山月正高,下山月已黑。

谢公风流远,抵掌慨陈迹。

楸枰一局笑未阑,捷书喜报收河山。

我今念此几废食,诸公都作新亭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