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木几歌

千盘万盘互纠纷,嵚巇历落可笑人。

下垂两股蹋至地,宛似踯躅兽蹄奔。

左撞右突相撑拄,其上衍平无削痕。

玩之疑石又疑铁,乃是槎枒老树根。

此树蟠根几许年,此根入土沦黄泉。

未睹繁阴碍白日,定有偃盖摩苍天。

霜餐雨蚀干柯尽,根含神理郁缠绵。

天翻地转如驱毂,深谷为陵陵为谷。

淘沙汨浪孤根出,尘埃谁识真面目。

水石樵人太好事,移我中林之幽屋。

自来野性百不爱,爱此离奇伴幽独。

蓬头坦腹据豪吟,偃仰摩挲看不足。

我闻汉时有古桐,中郎拔之煨烬中。

深山大泽宁无此,斧斤狼藉恣蕴崇。

孤性不随劫火尽,出世或凭神鬼工。

轮囷堪为万乘器,雕锼无人谁先容。

吁嗟无人谁先容,且置中林幽屋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蟠木几歌》由明代诗人李之世创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一株奇特树木的深刻情感与赞美。

诗中首先描述了这棵树根部错综复杂,仿佛是千盘万盘互相纠缠,崎岖不平,令人忍俊不禁。接着,诗人以“两股”形容树根向下延伸至地面,形象地比喻为一只脚踏实地的动物,其行动显得既活泼又有力。树根左右摇摆,相互支撑,其表面平整,没有明显的削痕,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力量与和谐之美。

诗人进一步将树根比作石头或铁块,但最终揭示其真实身份——一棵老树的根。他想象这棵树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根深入地下,穿越黄泉,虽未亲眼见证其枝叶繁茂遮蔽阳光,但可以想象其树冠高耸入云,触及苍天。霜雪侵蚀与雨水冲刷使得树干枯萎,但根部却蕴含着神秘的生命力,坚韧不屈。

诗中还提到了自然界的变迁,如同天地翻覆,树根在其中顽强生存,经历着从深谷到山陵的转换。在水流与泥沙的冲刷下,这根树根终于露出水面,但又有谁能真正识得它的真面目呢?水边的樵夫或许无意间发现了它,将其移入幽静的林中,与诗人共享这份自然的奇观。

诗人自述自己喜爱这种野性的美,不为世俗所动,而被这株离奇的树木深深吸引。他以蓬头坦腹的姿态,沉浸在对树木的观察与吟咏之中,无法满足于仅仅观看,而是想要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

最后,诗人联想到古代的古桐,以及汉代的故事,表达了对这株树木独特生命力的敬佩与向往。他希望这棵树能成为帝王的宝器,但遗憾的是,至今无人能发现并利用其价值。因此,诗人只能将这株树木暂时安置在自己的林中,期待有一天能够有人发现其非凡之处。

整首诗通过对一棵奇特树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宝剑篇赠陈子明

吁嗟宝剑何神异,莫是鬼国之铁、昆吾之炭铸炼而成此。

请看龟文与缦理,色与青蛇差相似。

灵气莽莽含天晴,混元太如合流形。

阴阳媾交五行会,神工鬼哲殚经营。

尘埃安得此奇物,白虹赤电降其精。

世人见此三尺铁,看与铅刀差无别。

即看铅刀居然别,就中神异不可说。

鸊鹈模糊血花明,一种霜风寒冽冽。

千年玉匣秘不开,龙虎盘拿蛟螭结。

此剑一出无所藏,直之无上横无旁。

左熻右㸌不可当。

划然天地倏低昂,中宵北斗悬清光。

含辉遁景无人见,此物由来镇非常。

形式: 古风

题何文起云卧轩

何人高敞苾云堂,云窗雾栋驾虹梁。

白目看云卧不足,晴天云景悬清光。

团云隐隐如倾盖,飞甍直豁翔云外。

谁向云林种白榆,谁引云槎泛碧海。

朝朝暮暮云重重,云来云去杳无踪。

白云时或化苍狗,黑云时或乘赤龙。

世间万事浮云变,心似閒云任舒卷。

主人雅得看云趣,云卧忘机自仰偃。

问君云卧几经时,看君年少青云姿。

万里云衢争蹀躞,百尺云柯光陆离。

休讶无心云出岫,暂尔云栖依泽薮。

懒云高处枕书眠,云关静掩无人叩。

瑶函金歼盛云缃,丹梯碧戺缭云房。

云岩露滴茶烟冷,云阁霞分藜焰光。

侍童双双傍云宿,时拥云车骖白鹿。

閒持玉锸斲云根,拾得灵芝莳云谷。

鸡犬云中寂不闻,云璈翠管杂缤纷。

过逢半是云仙侣,多暇时删云笈文。

君住云西我云北,披云一见增颜色。

何当理棹水云边,与尔烂醉卧云石。

形式: 古风

长歌寄赠苏汝载

苏郎意气落落谁与俦,自言欲托放浪游。

出门东西南北无一可,而况六合与九州。

嗟哉世途倾仄不自由,何必太行百折之峻阪,与夫瞿塘万叠之洪流。

蓦然平地风涛起,雨覆云翻掌上收。

弓蛇往往分杯影,谈笑之下藏戈矛。

君今欲度而无楫,欲济又无舟。酌君酒,劝君留。

胡不回车辍棹且夷犹,卧游八索并九丘。

此地中藏十千界,延览大可豁心眸。

一人知己无不足,万事杜门死即休。

得句还应自唱酬,疑处须与古人谋。

沈冥可以周八极,瞬息可以穷千秋。

不然扁舟棹入水竹洞,与尔散发垂钓终日坐溪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尔汝行赠陈子明

陈郎听我击节歌尔汝,古人结交重意气。

呜呼覆雨复翻云,此道于今已扫地。

鸢肩鹤膝蛇为行,百态千容工巧媚。

由来木疆性所宜,随俗纤趋我不为。

相逢一笑惟尔汝,世上悠悠那得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