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明皇幸蜀图

中书已罢张九龄,太守不识颜真卿。

黄虬跳梁虫狐死,仓皇蜀栈青螺行。

白衣父老前迎跸,羽骑林端出复没。

宫人憔悴下雕鞍,手摘园瓜供帝渴。

更无羯鼓打梁州,铃语郎当听未休。

剑门直上一千里,风尘澒洞天颜愁。

后队观者忽如堵,锦袍年少腰玉琥。

元礼力士非其俦,疑是王孙英且武。

咄哉王孙儋耳龙,奉天之辱将毋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管世铭的《题明皇幸蜀图》描绘了唐玄宗逃离长安,避难蜀地的历史场景。诗中首先提到中书罢政与颜真卿的不识,暗示了政局动荡。接着通过“黄虬跳梁”、“虫狐死”等形象,描绘了战乱中的荒凉与惶恐,蜀栈之路显得尤为艰难。

“白衣父老”迎接圣驾,“羽骑林端”隐现,展现了百姓对皇帝的忠诚和官军的戒备。宫人疲惫不堪,连摘瓜果以解皇上口渴,反映出逃亡生活的艰辛。音乐方面,“更无羯鼓打梁州”暗示了宫廷乐声的消沉,而“铃语郎当”则增添了紧张气氛。

“剑门直上”千里路遥,风尘蔽日,天子面容愁苦,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随后,围观人群如墙,年轻官员腰佩玉琥,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场景。然而,即使是力士元礼也难以与这些人物相提并论,诗人猜测他们可能是出身贵族的英勇少年。

最后,诗人以“咄哉王孙儋耳龙”作结,暗指这些人物可能有着不凡来历,暗示他们或许在危难中承担起守护皇家的重任,与玄宗在奉天蒙受的耻辱形成对比。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展现了历史事件的宏大与个人命运的沉浮。

收录诗词(10)

管世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秦始皇冢

平生每读《秦本纪》,颇怪始皇脱三死。

一不死荆卿匕,把袖袖绝王得起。

再不死渐离筑,实筑以铅仇不复。

最后险绝博浪椎,副车一击声如雷。

祖龙岂亦有天幸,三十六年获终令。

奈何甫葬骊山隈,戍卒夜叫函关开。

诗书余烬未销歇,反风遂使阿房灰。

乃知扶苏未北辒辌返,嬴祚不应若是短。

嗣王足盖前人愆,虽百赵高几上脔。

杀秦一君乃有君,子房几作秦功臣。

岂如假手少子亥,毋俾育种屠羱羵。

亡秦者胡又必楚,始皇身存籍如许。

苍璧直献镐池君,诽谤之刑空偶语。

水银江海黄金凫,朽骨安知殉鲍鱼。

西来重瞳怒一掘,遂令万代陵寝生艰虞。

歌莫哀,君勿恐,功德在人终不动。

樵采毋侵柳下垄,陈涉何人但夥颐,异代犹为置守冢。

形式: 古风

汉通天台金铜仙人歌

文成已诛栾大死,武皇长生心未已。

黄金仙药两无成,犹进铜盘一杯水。

茂陵一闭高台空,突兀仙掌摩苍穹。

日精月华历四百,遂有灵气通鸿濛。

赤眉含血不敢喋,董卓焚烧亦未及。

牵车西来乃魏官,欲辇铜人洛阳入。

青龙元年秋正半,万众拆盘盘忽断。

天倾地塌华山鸣,数十里中鸡犬乱。

铜人既下观者多,汪然泪作流滂沱。

长安父老尽掩泣,物尚恋主人如何。

万牛之力终莫致,倔强中途闻且置。

居然不辱魏宫前,神鼎依稀没清泗。

新故之间不可居,夏璜秦玺恨何如。

华歆王朗尽名士,及见铜人辞汉无。

形式: 古风

鹦鹉洲吊祢正平

奸雄龟鼎谋将作,竞致才人入私幕。

陈琳阮瑀何足多,至今齿冷荀文若。

堂堂大汉一祢生,才高气烈操履贞。

孔融荐汉非荐贼,要恃一鹗清朝廷。

老瞒就使能容物,我识祢生不为屈。

渔阳掺挝蹀躞前,慷慨声情光日月。

此心视死甘如茹,不择曹瞒与黄祖。

杀身犹是建安年,埋骨终须乾净土。

睫论惟知吊罻罗,文人但赏题鹦鹉。

芳草萋萋远树青,一抔江汉共垂名。

何当配食三闾庙,览揆先教字正平。

形式: 古风

七夕夕直

行庐山色暝,七夕夕郎归。

引手明河近,回瞻列宿稀。

新凉生禁树,余曝入宫衣。

天巧宜频乞,惟于宦路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