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年年二三月,常自客天涯。
问竹何须主,逢僧便可家。
偶尝新市酒,翻忆故园花。
春事已不及,虚怜负岁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于山寺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景。首联“年年二三月,常自客天涯”点明时节与诗人漂泊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孤独漂泊的感慨。颔联“问竹何须主,逢僧便可家”以竹和僧人象征清静与超脱,暗示诗人虽身在异乡,但内心追求宁静与归宿。颈联“偶尝新市酒,翻忆故园花”通过品尝异乡的酒水而回忆起故乡的花朵,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尾联“春事已不及,虚怜负岁华”则表达了对错过春光的遗憾,以及对时光易逝、岁月不再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不详
画舫连云动,惊涛带雨飞。
青山天外出,白鹤寺边归。
僧偈传金粟,蝉声隐翠微。
洞庭乘兴远,直欲老渔矶。
索居逢九日,山寺一登游。
红叶西风晚,黄花细雨秋。
雁从寒树没,岚带远山浮。
何必茱萸酒,清吟亦遣愁。
山中无俗事,洞里更清幽。
何代高人隐,遐踪今尚留。
碧天明远岫,疏木绕寒流。
一坐澄心虑,因思岁晚谋。
雨过树生凉,间关鸟语长。
门前流水急,篱外菜花香。
田父偶相问,故人情未忘。
此中可乘兴,无奈马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