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只隔山中一日程,书船暂泊溧阳城。
儒冠喜见贤翁季,道眼相看老弟兄。
酒量吞江凉更阔,蝉声送客晚争鸣。
青衫肯为琵琶湿,笑向天涯看月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在山中度过一日,感觉时间流逝得很慢。书船暂时停泊在溧阳城,这里的“书”可能是指装饰有文字符号或是带有学问气息的船只,显示了诗人的文化素养和对知识的追求。
儒冠喜见贤翁季,表达了诗人与贤者相遇的喜悦之情,“儒冠”指的是儒家士子或文人,“贤翁季”则是对这位贤者的尊称。这两句传递了一种君子相逢、知音难求的情感。
接下来的“道眼相看老弟兄”,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道眼”即指那种心灵上的交流和理解,通过这种交流,他们彼此都能看到对方内在的善良和美好。这里的“老弟兄”也强调了一种长久的情谊。
“酒量吞江凉更阔”,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自己饮酒的能力,如同能将整个江水都喝干一样,表现了宴席上的快乐和豪迈。紧接着,“蝉声送客晚争鸣”则描绘了一种秋夜送别的情景,蝉鸣声中送走最后的客人,诗人也许感到一丝孤独,但这种情感在蝉鸣声中得到了缓解。
“青衫肯为琵琶湿”,这里的“青衫”可能是指夏日穿着的轻便衣物,而“肯为琵琶湿”则是在形容诗人对音乐的热爱,愿意因为弹奏琵琶而让自己的衣服沾湿。这不仅表达了对艺术的热忱,也反映出一种忘我之境。
最后,“笑向天涯看月明”,诗人的心情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释放。面对辽阔的夜空和清澈的月亮,诗人不再有任何牵绊,只剩下了自在的笑容。这是一种超然物外、达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际交往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仇山村叟始生辰,六帙平头又见春。
检历今年交一岁,乘槎有日到三神。
文章翰墨聊从好,富贵功名莫认真。
且醉市桥新熟酒,红梅花插白纶巾。
一从妻子累心身,役役劳劳春复春。
苦被长贫难择禄,宁甘渐老不如人。
广文冷坐非无饭,张翰思归岂为莼。
莫问当初弧矢事,祗今笔砚亦生尘。
汝自骑高马,予宁坐敝车。
功名输俊茂,天地著迂疏。
漫说痴人梦,仍看后世书。
谪仙酒楼在,不醉欲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