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黄巩的《春雨亭》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江边亭子静谧的景象。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特有的生机与宁静。
首联“滨江亭子锁春阴,一水盈盈雨正深”,开篇即点明地点和季节,江边的亭子被春日的阴云笼罩,一条盈满雨水的河流在细雨中显得格外深邃。这里通过“锁”字,形象地表现了春阴的厚重感,而“盈盈”则生动描绘了雨水充盈的状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颔联“小径飞花红渐湿,柴门垂柳绿初沉”,进一步描绘了春雨中的自然景观。小径上落满了湿润的花瓣,颜色由红转湿,增添了几分朦胧美;柴门旁的垂柳在春雨的滋润下,嫩绿的颜色更加鲜明,仿佛刚刚沉入绿色的海洋。这两句通过“飞花”和“垂柳”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
颈联“坐深野老还争席,听近樵歌不出林”,转而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坐在深山的老者与诗人相谈甚欢,甚至争抢座位,体现了淳朴的人情味;远处传来的樵夫歌声,虽未直接入林,却能感受到其悠扬的旋律,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一联通过“野老”与“樵歌”的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生活的闲适与美好。
尾联“莫是向来游眺处,东风吹动故园心”,以问句收尾,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游历之地的怀念之情。春风似乎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引人深思。这一联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春雨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