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登封台在日观峰西薄暮投宿夜登峰顶观日出归后题诗伏虎门壁

清晨盼天门,得上已昏黑。

古殿闭虚皇,神镫黯无色。

斋心丙夜目不窥,倏惊窗纸红离离。

空中似闻海波溢,耳畔如有天鸡啼。

瞷然走向幡竿石,东望立同椔木直。

不知咸池去此路几千,但觉海水群飞入胸臆。

初时色漭泱,有若新磨铜。

须臾势隆起,一线缘长虹。

咄哉长虹曷由起复止,南亘鱼头北鱼尾。

拂天谁奋羲和鞭,敲折玻璃万条紫。

散成朵朵金芙蓉,贴向沧波吹不起。

少焉风动蓬山根,播荡溟渤如翻盆。

就中团出火一轮,计里远以三千论。

左敲南离,右?北戒。大象焉藏,太空焉系。

何龙烛而明,何麟斗而晦。

胡弃策而莫追,胡挥戈而遽退。

安能御六辨,指阳门,郅縓盖,曳绯。

足踏绀鸦背,飞上榑桑颠。

远引木公袂,高拍青童肩。

亲从黄道诉真宰,一证古今扣槃扪籥之谰言。

狂歌未了冲飙起,倏见云来若鹏徙。

两翼飞遮万里光,一时贲育咸披靡。

东牟道士刘孟容,自言卅载居山中。

曾经五度见黾采,皆与此夕神光同。

鼍矶忽报更筹浅,观壮如斯志应满。

归来奋笔写龙蛇,惟见两眼金光不停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启程前往天门,期待观赏日出,却因天色已晚未能如愿。他在古殿中度过夜晚,虔诚斋心,忽闻异象,海波声、天鸡啼声仿佛在空中回荡。诗人激动地走向幡竿石,仰望东方,想象着太阳升起的壮观景象。日出时,先是漫天霞光,随后如长虹般升起,色彩斑斓。诗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想象着驾驭日出的神话力量。

随着风起,云涌,一轮火红的太阳升腾,光芒四射,照亮天地。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将日出比作龙烛明亮、麒麟隐晦,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他渴望超越常规,直指天门,登上高峰。然而,狂风骤起,云彩翻滚,太阳光芒被遮蔽。诗人虽未能亲眼目睹日出,但心中充满震撼,以东牟道士刘孟容的经历为证,表达对自然奇观的敬畏与向往。

最后,诗人归来后激情澎湃,用笔记录下心中的景象,眼中闪烁着金光,反映出他对这次经历的深刻记忆和对自然美的热烈赞美。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饱满,展现了诗人对日出的期待、观察和感悟,以及对自然神秘力量的赞叹。

收录诗词(8)

严长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由十八盘登青柯坪坐莲花峰阯不及登陟怅然有作

炼石无定冶,愈变乃愈工。

九峰复九折,一折殊一峰。

方割紫玛瑙,圆擢青芙蓉。

高低若迎送,直到方与蓬。

西轩倍开豁,正在莲叶东。

似将万丈华,倒插天镜中。

朝光倏照耀,紫翠升长空。

遥知烟彩内,定有仙灵踪。

捽将芳露气,结作青瑶宫。

自顾真病鹤,六翮惭氋氃。

三山幸咫尺,不虑回舟风。

愿乞并州刀,剪取碧色茸。

裁为瑟瑟衣,仙乎竭青童。

形式: 古风

由老君犁沟径云台峰侧南逾擦耳崖至金天洞

西峰菡萏如,到此瓣一展。

乘之如步虚,上下轻且软。

或云苦县翁,于此事清畎。

其旁有青牛,怪事理莫遣。

舍之度云台,细路绕香篆。

仰视天无余,俯瞰地有限。

或为怪风遏,前行后仍转。

或为烂云迷,始定终乃舛。

趣苦赏莫延,思艰力难勉。

失喜重隒来,有洞若可款。

弹指开双扉,两脚一萧散。

回头盼来踪,几度幸而免。

猿狖之所愁,而我独游衍。

岂其异术操,所恃惟一敢。

形式: 古风

上巳日登城用杭大宗先生世骏诗韵

登高豁尘烦,睇眄江山美。

况当上除辰,曲水盛罗绮。

清风度女姮,禊事掌春史。

迢迢上重闉,趿我蹋青履。

参天峙林峦,扑地错闾里。

顾此濠堑壑,遂事崇墉倚。

荒堞望纡回,襟带互百雉。

云容半黑白,山色杂青紫。

龙池何足游,揽胜自今始。

霞吐秀岭巅,烟含密树底。

不第游目佳,兼亦会心旨。

娟娟月一钩,密迩快仰止,笑彼辕下驹,闭户说扫轨。

形式: 古风

冬日登南高峰

寒山断行迹,落叶大于掌。

我来正凄风,抚景结遥想。

峭崖逢僧臞,空林答樵响。

饥乌啄败芦,征雁弄清吭。

俯仰会所适,心目竞飒爽。

一峰立我前,窄径聚而上。

倦欲憩松根,险思扶藤杖。

遂得造其巅,平湖贡滉瀁。

云从足底生,烟自树头敞。

始信山中人,足悟尘外赏。

后期回春姿,林木互苍莽。

蛮榼倩僮携,鼓琴矢独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