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蒙泉吏隐图

世皇昔日收云南,鲸鲵伾伾手所戡。

乌蒙乌撒腹心地,不有军府谁其监。

汉廷遣将非充国,累岁屯田无善绩。

兵骄民犷土不畬,国帑空曾糜万亿。

大名刘侯文武才,承诏万里诛蒿莱。

豪蛮尽戢戎垒立,窜卒复还农亩开。

有泉远出蒙山下,日夜清冰鸣石罅。

渠分浍决来纵横,土脉浮膏作秋稼。

府中偫积多如山,陂池种鱼无暵乾。

已闻舂硙响林际,仍为蓏蔬流圃间。

刘侯暇日游泉上,宾吏追从意冲畅。

步随凉影傍高松,坐看晴云起孤嶂。

朱轓奕奕来瓯闽,丧车遄返黄河津。

云南战骨横四野,布谷声中荒草春。

刘侯虽死应愁绝,吟魂空咽泉头月。

祇今宁谧重谋帅,九原人去无归辙。

荔支台馆开樽时,剧谈每及西南陲。

凄凉遗像画图里,对此流涕将奚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旅的《题蒙泉吏隐图》,以蒙泉为背景,描绘了刘侯(可能指刘伯温)在云南平定叛乱后,治理地方,恢复生产,带来安宁与繁荣的场景。诗中不仅展现了刘侯的文武才能和治政之功,也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变迁的感慨。

首句“世皇昔日收云南”,点明历史背景,暗示了刘侯所处的历史时期。接着描述了云南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战略重要性,强调了刘侯在此地的军事行动及其成果。

“汉廷遣将非充国”一句,通过对比汉代名将充国,暗喻刘侯的才能与贡献。接下来的几句,批评了以往的治理方式,突出了刘侯采取屯田、安抚百姓、发展农业等措施的重要性。

“有泉远出蒙山下”至“土脉浮膏作秋稼”,描绘了蒙泉的自然景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体现了刘侯治理下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府中偫积多如山”至“仍为蓏蔬流圃间”,进一步展示了刘侯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成就,包括粮食储备充足、渔业发展、蔬菜种植等。

“刘侯暇日游泉上”至“吟魂空咽泉头月”,通过刘侯在蒙泉边的悠闲生活,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刘侯的离世给人们带来的哀伤。

最后,“祇今宁谧重谋帅,九原人去无归辙”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担忧,以及对刘侯无法再回到这片土地的遗憾。通过“荔支台馆开樽时,剧谈每及西南陲”,诗人想象着未来在刘侯曾经驻足之地的聚会,谈论西南边疆的往事。

“凄凉遗像画图里,对此流涕将奚为?”则以画中刘侯的遗像为引子,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既赞美了刘侯的功绩,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32)

陈旅(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笃志于学,不以生业为务。以荐为闽海儒学官。游京师,虞集见其文,称其博学多闻。荐除国子助教。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顺帝至正初,累官国子监丞卒。有《安雅堂集》

  • 字:众仲
  • 籍贯:元兴化莆田
  • 生卒年:1288—1343

相关古诗词

哭陈元麒

阿麒能读书,八岁贡京国。

翱翔公卿间,声誉颇籍籍。

我家越山南,汝家越山北。

及我官桥门,见汝长五尺。

翩翩丹穴雏,五采作毛翮。

昆崙上瑶树,上有实可食。

汝胡不此留,而去不可即。

乃翁携汝来,为汝头尽白。

辛苦携骨归,江蓠黯愁夕。

可怜东门吴,任达乃彊释。

形式: 古风

陈新甫生日出红玉杯饮为赋

昆崙东阿含海日,石中玉子如日赤。

神工夜发昆吾刀,剜作金杯盛酒吃。

蟠桃初开缑母家,丹露滴如芙蓉花。

广陵公子酒如海,年年颜色衬朝霞。

形式: 古风

题陈氏潇湘八景图(其一)洞庭秋月

轩后不张乐,白月照野水。

泠泠水影中,瑶瑟泣湘鬼。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

题陈氏潇湘八景图(其二)烟寺晚钟

西崦生夕霏,归僧度林巘。

但觉山路长,不觉钟声远。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