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流人

为农未免租调瘢,从军可辞刀箭痕。

布衣一日任民社,鞭挞不救肌肤完。

足兵足食万世计,征衣战甲无宁岁。

但知城郭倍光辉,谁问闾阎久凋敝。

深机巧宦何为者,暴虐施民自宽假。

山头白石城下泥,已有行人先问舍。

前车后车相继摧,满山枯骨白成堆。

呜呼古人不可作,自书下考真贤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悲流人》,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艰辛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的深刻关注。首句“为农未免租调瘢,从军可辞刀箭痕”揭示了农民即使耕作也无法避免沉重的赋税,而士兵则无法逃避战场的创伤。接下来,“布衣一日任民社,鞭挞不救肌肤完”强调了官员的职责本应是为民服务,然而现实中的苛政却使百姓皮肉之苦难以解脱。

诗人进一步指出,尽管统治者追求“足兵足食”的表面繁荣,但实际却是连年征战,百姓生活动荡不安。“但知城郭倍光辉,谁问闾阎久凋敝”揭示了统治者只关注表面的荣耀,忽视民间的困苦。接下来,诗人批评了官场的虚伪和对百姓的暴虐,“深机巧宦何为者,暴虐施民自宽假”,并以“山头白石城下泥,已有行人先问舍”形象地描绘出流离失所的人们寻找栖身之所的凄凉景象。

最后两句“前车后车相继摧,满山枯骨白成堆”警示后人,过度的战争只会带来惨痛的后果,而“呜呼古人不可作,自书下考真贤哉”则是对那些只顾自己而不顾百姓疾苦的统治者的严厉谴责,认为真正的贤者不会如此行事。整首诗情感深沉,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民生的疾苦,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

收录诗词(525)

蓝仁(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籍贯: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
  • 生卒年:1315-?

相关古诗词

题马大使青城图

青城丈人高入云,野老未识应先闻。

画图朝开拭我目,兴入深谷穷其源。

四川号雄观,五岳争推尊。

昔在汉季老仙伯,烧丹井灶今仍存。

二十四治属呵禁,鬼魅不得侵人群。

后来肥遁更多士,采芝斸药深林里。

樵夫误到老人村,世代传流长孙子。

马卿食禄东南隅,思山愿乞明年归。

祇今圣代重养老,春风会送斑斓衣。

形式: 古风

惜猫怨

山人养猫俊而小,畏渴怜饥惜于宝。

一鸣四壁鼠穴空,卧向花阴攫飞鸟。

邻家畜犬老更狂,狭路相逢力不当。

吁嗟猫死难再得,恶物居然年命长。

形式: 古风

放歌一首效苏仲简

万方一日纲纪新,四夷重译来称臣。

白头山癯惊且喜,托身两代耕桑民。

桑田海水千年改,霜木晨星几人在。

老马空嘶皂枥间,惊鸿已出虞罗外。

旁求都邑及山林,兵选三丁儒一丁。

裂荷焚芰别山谷,带牛佩犊趋边庭。

万人坑平百草绿,风雨年年寡妻哭。

纵有生还老退身,疾疢伤残形不足。

我生不豫功名期,先朝未壮今衰羸。

夕阳渐挂首丘树,当歌一放谁能悲。

形式: 古风

野鹰

野鹰栖老江边树,整刷毛衣矜爪距。

深林未见攫妖狐,近市且知争腐鼠。

天生羽族谁尔雄,尔德不肖形躯同。

云霄真骨死炎瘴,来者如斯往者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