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陆克深次韵

浮云如雪乱春晴,却怪行时路未平。

杜老雾中真潦倒,韩家花里较分明。

星奴不逐穷诗鬼,风伯空劳讼雨情。

忽有清诗慰愁寂,疏灯细字与谁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答陆克深次韵》。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春日晴朗却浮云缭绕的景象,内心感受复杂,既有对自然界的感慨,也有对人生际遇的反思。

首联“浮云如雪乱春晴,却怪行时路未平”,以“浮云如雪”比喻变幻莫测的人生,春日晴朗之时,却因浮云遮蔽而显得混乱不清,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与挑战。同时,“却怪行时路未平”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不满与困惑,路途未平象征着前路的坎坷与未知。

颔联“杜老雾中真潦倒,韩家花里较分明”,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杜甫(杜老)在雾中潦倒的形象,同时也暗指韩愈的花间生活更为明朗。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自嘲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颈联“星奴不逐穷诗鬼,风伯空劳讼雨情”,进一步深化了对个人命运与创作状态的思考。“星奴”可能是指星辰守护者,此处借指自己的创作灵感或才华;“穷诗鬼”则指困顿中的诗人,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灵感难以捕捉的无奈。“风伯”是传说中的风雨之神,此处象征着外界的干扰与影响。整句意为,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难以让灵感随风而至,外界的干扰也无法真正影响到内心的创作情感。

尾联“忽有清诗慰愁寂,疏灯细字与谁评”,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与反思后,诗人突然找到了创作的灵感,用诗歌来慰藉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然而,面对这些文字,他却陷入了自我评价的困境,无人分享与交流,凸显了创作后的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思考与挣扎,以及在孤独中寻找创作灵感的过程。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我命运的反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竹林别墅

竹根茅屋两三间,大阮风流尚可攀。

林暝参差随落照,野凉萧瑟动秋山。

骚人载酒春相过,稚子分泉夜独还。

从此不经州县路,满城桃李为谁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春寒二首(其一)

漠漠春寒尚不归,朔风二月捲人衣。

山中宿草深藏冻,塞外秋兵稍出围。

身病懒朝翻起早,世途无事失防微。

城东十里郊亭在,把酒看春此意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春寒二首(其二)

十日沙头数雁归,瘦躯仍却换冬衣。

天清昼阁先闻漏,寒重霜林未解围。

北地人烟随路别,东园草色傍春微。

高城匹马冲风急,书社萧条事不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奉送朴庵先生归湖南省墓

冉冉青衿白鹭行,十年趋走向门墙。

文章北斗心长在,杖履春风坐不忘。

宫省楼台通翰苑,洞庭山水过潇湘。

故园只隔孤帆外,有意扁舟击草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