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犯.夏夕闻隔楼弦弄有感

簟波平,残灯半灭,三更梦初醒。两眸炯炯。

见斜月穿窗,閒弄花影。蓦然坐起罗衣冷。

隔楼笙管竞。遥想像、翠帘红烛,空房真寂静。

回思少年爱追凉,槐阴携艳质,香肩曾并。

消薄醉,记亲煮、凤团双饼。歌懒奏、笑垂素颈。

今隔着、银河千万顷。

都不道、那时轻诺,海榴花外等。

形式: 词牌: 花犯

鉴赏

这首《花犯·夏夕闻隔楼弦弄有感》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沈谦所作,描绘了夏夜中的一段细腻情感与思绪。

开篇“簟波平,残灯半灭,三更梦初醒”,以静谧的夏夜景象入笔,竹席上波纹般的凉意,半明半暗的灯火,以及刚刚从梦中醒来的情境,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两眸炯炯”一句,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在昏暗中仍能清晰注视的双眼,暗示其内心深处的某种强烈情感。

“见斜月穿窗,闲弄花影”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斜月透过窗户洒下柔和的光,与窗外摇曳的花影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映射出主人公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蓦然坐起罗衣冷”则通过主人公的动作和感受,揭示了她对周围环境的敏锐感知,以及由此引发的微妙情绪变化。接下来,“隔楼笙管竞”描绘了远处传来音乐声的热闹场景,与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遥想像、翠帘红烛,空房真寂静”将思绪拉回到过去,回忆起与心爱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翠绿的帘幕、红烛的光影、空荡的房间,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温馨而略带哀愁的画面,表达了主人公对往昔幸福时光的怀念。

“回思少年爱追凉,槐阴携艳质,香肩曾并”回忆起年轻时与爱人一同追逐夏日凉风,槐树下的甜蜜时刻,以及两人亲密无间的相处,这些美好的回忆成为支撑主人公情感的支柱。

“消薄醉,记亲煮、凤团双饼。歌懒奏、笑垂素颈”描述了与爱人一起享受生活的点滴,包括共同品尝美味的茶饼,以及轻松愉悦的歌声与笑声,这些细节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甜蜜。

最后,“今隔着、银河千万顷。都不道、那时轻诺,海榴花外等”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即使相隔千万里,也不忘曾经的承诺,如同海榴花外等待,寓意着对爱情的执着与期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主人公在夏夜中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以及对爱情的深情与执着。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波动,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怀旧色彩的作品。

收录诗词(230)

沈谦(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探春慢.孙无言徵刻予词于扬州,遥有此寄

一树琼花,二分明月,扬州自古佳丽。

杜牧曾游,何郎不再,试问风流谁继。

才子飘零尽,还喜得、词编玳瑁,知音千古寥寥,能识高山流水。

念我朱颜易老,奈江梦少花,洒笔成泪。

浪许金荃,羞称玉树,何处更将愁讳。

从此然脂夜,免冻了、春纤十指。

虞生不恨,相逢竟须沉醉。

形式: 词牌: 探春慢

神女.书高唐赋后

草香竹暗巫山曙。记宸游、空凝伫。

疏疏雨自何来,霭霭云无处所。

此日登台,当年荐枕,闻道佳期在朝暮。

怎想像梦里、姚姬不管,深宫细腰苦。

侍臣宋玉偏能赋。动淫思、牵愁绪。

岂知惆怅中宵,赢得悲哀万古。

浪说神人,鸣鸾易返,又逢薄怒。

今但有、杜宇啼红,花落高唐路。

形式:

西河.同袁令昭先生集湖上

春事晚。落红一夜飞散。

蜻蜓蛱蝶漫踌躇,东君意懒。

柳烟深锁玉楼空,画船犹把歌按。雨俄霁,寒又暖。

浪花日影同灿。匆匆过客爱西施,髻鬟双绾。

小姬随意弄琵琶,青衫愁泪俱满。

游丝百丈正宛转。恨斜阳、终自难挽。

回首总成虚诞。

典春衣、共卧垆头,休惮赏遍湖山,无人管。

形式: 词牌: 西河

望梅.早春长桥探梅作

南村古渡。况瀰漫野水,天寒日暮。

傍溪桥、一树亭亭,未全放,多应雪欺风妒。

缟袂斜舒,倚修竹、佳人凝伫。

正香浮月淡,梦醒参横,无限凄楚。孤芳漫将愁诉。

恨催人朝夕,头鬓非故。

想纷纷、荣落何常,看身外浮云,眼前岐路。

潦倒情怀,拼一醉、难成佳句。

遣磐金小蕊,莫也怪侬不语。

形式: 词牌: 解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