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松花泉亭

倚山新构夕阳亭,石角寒流细欲泠。

习静几能闻素濑,探幽谁为补《茶经》。

荒嵓啼鸟窥人立,小径芦花隔水扃。

迤逦闲来凭眺远,苍烟深处是南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杨思圣在明末清初时期,在夕阳西下时漫步至松花泉亭的所见所感。首句"倚山新构夕阳亭",写出了亭子依山而建,夕阳余晖洒落的景象,透露出一种宁静与新意。"石角寒流细欲泠",通过描绘泉水在岩石缝隙中潺潺流动,声音微弱却清冷,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习静几能闻素濑,探幽谁为补《茶经》",诗人借景抒怀,表达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仿佛能听到流水声,甚至想象有人会在此地研读《茶经》,增添了一份文化气息和探索的意味。

"荒嵓啼鸟窥人立,小径芦花隔水扃",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荒芜与自然之美,鸟儿在荒岩上鸣叫,诗人独自站立,小径两侧芦花摇曳,隔着流水显得静谧而隔绝。

最后两句"迤逦闲来凭眺远,苍烟深处是南屏",诗人悠然自得地远眺,目光穿透苍茫的烟雾,望向远方的南屏,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也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松花泉亭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出明末清初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追求。

收录诗词(36)

杨思圣(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晤魏石生年丈

相见何禁感慨频,应怜拙宦久风尘。

身名肯使惭知己,尊酒重来对故人。

里巷烟霞还似旧,长安花柳几回新。

迢迢又逐征轺发,敢拟高眠伴隐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过七里滩

谢公诗境好,到此意超然。

水外疑无地,山中小有天。

棹舟时罄折,出峡又规圆。

七里容消遣,石尤风与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闻吴粲叟学使辑匡庐志寄诗索之

闻道匡庐飞盖时,闲寻图籍费周咨。

亭皋细酌濂溪水,石室亲摹大禹碑。

鲍谢清晖看振策,白苏逸韵羡摛辞。

怜余素有烟霞癖,展卷终期慰所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过石仲生斋看竹

懒我曾多事,栽松始出阑。

怜君青眼共,喜借绿筠看。

雨色凝新翠,山光割暮寒。

隔篱才数武,日得醉来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