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注:兄诞三月九日(其十)》由清代诗人瞿士雅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兄弟情谊的深情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百年流转只须臾”,开篇即以时间的短暂与流转,表达了对生命易逝的感慨。接着,“彼此相伤指白须”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兄弟间可能存在的误会与争执,虽是玩笑之语,却也暗含着对岁月无情、人情易变的无奈。
“圣主好文兼好武,郤公怜戆亦怜愚”两句,借古喻今,表达了对理想君主的向往,以及对贤明之士不论其才智或愚钝都能得到理解与尊重的渴望。这里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现实情境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深度和现实意义。
“未能得路陪先达,共说题诗压腐儒”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对比“先达”(前辈)与“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诗人既表达了对前辈的敬仰,又不满足于现状,希望在学术上有所突破,与“腐儒”相抗衡。
最后,“有兴不愁诗韵险,十鱼目换十骊珠”两句,以乐观的态度收尾,表明诗人即使面对创作上的挑战,也不畏惧,反而乐在其中。同时,以“鱼目换骊珠”的典故,比喻在艺术创作中,即使面对困难,也能通过努力获得珍贵的成果,体现了诗人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热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还蕴含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个人成长的期待,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