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其二)

青春滋物初,满衣霾与壒。

农家大小陂,暴露及螺蛤。

呜呼生理微,萌甲几焚㷈。

城中亿万户,户供龙君榻。

司存下令严,屠肆经旬阖。

厚禄不先忧,主恩何以答。

事真倚伏殷,诚乃天人合。

维我太宰公,隆望本黄閤。

忠义发面颜,叩神免其匼。

顿回云汉伤,欢声周白盖。

区区蜥蜴谣,儿童浪喧杂。

如麻雨脚来,不见城南塔。

嗟余蒲柳躯,两睹星霜匝。

诗陈丰年象,庶足慰萧飒。

因之纪公德,独未厌纷遝。

公生诚岳䧏,人可强排拉。

才难不其然,宵吟对残蜡。

借坡喜雨文,贺公以携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诗人吕㦂对于喜雨的感慨与赞美。诗中通过对比城市与农村的雨水分配不均,揭示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吕㦂表达了对太宰公的敬仰,认为他能以忠义之心,影响上天,使得久旱逢甘霖。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公正社会秩序的向往。

诗的开头描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但农家却因为干旱而面临困境,满衣尘埃,暴露在阳光下的螺蛤象征着生活的艰难。接着,诗人感叹于城市与农村之间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以及官府对民生的关注不足。

转折点在于对太宰公的颂扬,诗人认为他的忠诚与正义能够感动上苍,带来雨水,解救干旱。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期待,即领导者应以民众福祉为重,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虽为普通人,但也能通过诗歌记录这一喜事,以此表达对太宰公德行的敬佩。同时,诗人也反思了个人能力的有限,只能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慨。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理想。

收录诗词(71)

吕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蒋惟深参议江西

溯江风帆平,指日陟滕阁。

回首石城隅,离筵便成昨。

识君馀十年,浑不露锋锷。

其外每訚訚,而内加榆约。

岂惟铨司良,家食心倾藿。

兹当参藩初,胡可寻常度。

夏侯饱经术,训诰精噩噩。

彼俗楚乃佻,犹未殷民恶。

胸蟠保釐说,炳若青与雘。

以之著行事,铺张自宏廓。

善治减征徭,好古访沦落。

堂堂瑚琏姿,终焉清庙托。

况今不次徵,方面迹联络。

舍此来群疑,谓未堪盘错。

薇花映官僚,寅恭相画诺。

同急苍生忧,同后天下乐。

吾衰一系匏,念及书频作。

毋令金玉音,慰我门罗雀。

强颜滞周南,宦情已秋薄。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上巳次沈时旸司空韵(其一)

浮生百年内,多忧曾几酣。

欣欣物向荣,无若春风覃。

石城沾新雨,钟阜蔼晴岚。

山川岂洛中,丰镐在江南。

地胜号佳丽,天光增蔚蓝。

繁花维玉骢,柔桑育金蚕。

听歌缓缓归,嘅此头上簪。

牺牛与腐鼠,庄周发余惭。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上巳次沈时旸司空韵(其二)

几番花信歇,日午方睡酣。

性从中岁懒,卷帙罢研覃。

休衙罗可张,香炉生碧岚。

起得司空篇,其音追雅南。

春光入手画,银钩满云蓝。

我句蛛丝微,适用安如蚕。

小山丛桂招,因公聚华簪。

誓将归欤咏,一洗平生惭。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谢包武库过访

官庐带寒照,多病少所亲。

不速肯余过,眷然意何真。

偶储五斗秫,酿酒清且醇。

窃禄本非薄,鸡黍敢辞贫。

休衙扫吏迹,高论屏嚣尘。

追游盖三纪,而况葭莩姻。

亦知慰留滞,觞酌许频频。

相看总无家,携稚各二人。

温恭仰子德,问学老而新。

子不日迁秩,予当谢簪绅。

但愧岁年迈,有负报恩身。

去去勿复道,世路方荆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