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流遇潘子真出斯文相示因置酒

山谷老子久不见,豫章诗人何许来。

章江未觉清彻骨,西山一带寒烟开。

文章明镜现诸相,句律蛰户惊春雷。

红炉劝坐且一醉,为我更赋扬州梅。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很久没有见到山谷中的老者,豫章之地的诗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章江的水并未让我感到清凉透骨,反而在西山一带升腾起寒冷的烟雾。
文章如同明镜,照见万物的形态,诗句的韵律如冬眠后被春雷唤醒。
让我们围着红炉畅饮,暂且忘却烦恼,为我再吟咏扬州的梅花诗篇。

注释

山谷:指隐居的地方,可能指代某位隐士。
豫章:古代地区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章江:江河名,在江西。
寒烟:形容冷而轻的烟雾。
文章:这里指诗词文章。
句律:诗歌的韵律。
红炉:火炉,象征温暖和聚会。
扬州梅:扬州的梅花,可能暗指扬州的美景或佳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名为《合流遇潘子真出斯文相示因置酒》。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怀和对友人的思念。

"山谷老子久不见,豫章诗人何许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一位久违的朋友——“山谷老子”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询问这位朋友的消息,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渴望重逢。

"章江未觉清彻骨,西山一带寒烟开。"

这里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象,章江的水质清澈得如同能够洗净人心,但诗人自己似乎还没有完全感受到这种清凉。同时,西山上的寒烟给人以萧瑟之感,增添了一种秋末冬初的寂寞气氛。

"文章明镜现诸相,句律蛰户惊春雷。"

这一联是对诗歌艺术的高度赞扬。将“文章”比作“明镜”,意味着文学作品能够如同明镜一般清晰地反映出万象;而“句律蛰户惊春雷”则形容诗歌节奏的力量,如同蛰伏的雷声,在春日突然爆发,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红炉劝坐且一醉,为我更赋扬州梅。"

在这个环境中,诗人邀请友人围坐在温暖的红炉旁,共同饮酒忘却烦恼,并请求友人再次吟咏那著名的“扬州梅”。这里的“扬州梅”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蕴含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友情、文学和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次韵东坡还自岭南

凭陵岁月固难堪,食檗多来味却甘。

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

天边鹤驾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

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万年欢

暖律才中,正莺喉竞巧,燕语新成。

万绿阴浓,全无一点芳尘。

门巷朝来报喜,庆佳期、此日光荣。

开华宴、交酌琼酥,共祝鹤算椿龄。

须知最难得处,双双凤翼,一对和鸣。

造化无私,谁教特地多情。

惟愿疏封大国,彩笺上、频易佳名。

从此去、贤子才孙,岁岁长捧瑶觥。

形式: 词牌: 万年欢

千秋岁(其一)咏畴昔胜会和人韵,后篇喜其归

深帘静昼。绰约闺房秀。叩衣楚制飞文绣。

凝脂肤理腻,削玉腰围瘦。闲舞袖。

回身昵语凭肩久。眉压横波皱。歌断青青柳。

钗遽擘,壶频叩。鬓凄清镜雪,泪涨芳樽酒。难再偶。

沈沈梦峡云归后。

形式: 词牌: 千秋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