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其四)

洛阳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

贪看二公同宴会,游人昏黑忘还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洛阳的风俗崇尚繁华,就连砍柴的农夫也佩戴着鲜花。
他们被两位尊贵的人物的宴会吸引,以至于天色已晚,游人都忘了回家。

注释

洛阳:地名,指洛阳城。
风俗:当地的习俗或风气。
重:重视,崇尚。
繁华:热闹、富丽堂皇。
荷担樵夫:挑着担子的樵夫。
亦:也。
戴花:佩戴鲜花。
贪看:过分专注观看。
二公:两位重要的官员或有名望的人。
同宴会:一同参加宴会。
游人:游玩的人。
昏黑:天色昏暗。
忘还家:忘记回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城中繁华热闹的景象和人们对节日的喜悦心情。"荷担樵夫亦戴花"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连贩卖荷花的小贩和挑柴的樵夫也在欢庆佳节之中,不仅是城市居民,就连田野间劳作的人们也不例外,都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贪看二公同宴会"则表达了诗人对盛大的宴席的向往和欣赏,而"游人昏黑忘还家"则形象地描绘出人们纵情于节日的游乐,到最后天色已晚依然不愿离开,这份欢乐的心情如同夜幕一般深沉而难以忘怀。

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繁华生活的赞美,以及对民间庆典文化的喜爱与肯定。通过对洛阳城风俗的细腻描写,反映出作者对于和谐社会、欢乐节日的一种向往。而这种情感的表达,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关注民生、赞美盛世的文学追求。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其二)

东郊车马走红尘,城外多于城里人。

谁信今朝还政后,过如前岁下车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其十)

八十聪明强健身,况从壮岁秉鸿钧。

功名富贵古亦有,无事归来能几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其一)

都人共喜太师回,比户争迎不得催。

正值土楼滩水浅,大家出手挽船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其七)

东田小籍选新声,歌吹胡琴色色精。

客少有时全不用,天然水竹湛馀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