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勉仁学士题王孟端所画松桧图

长松参天苔藓碧,飞泉迸落苍厓石。

雾雨三秋入杳冥,风林六月含萧索。

伊谁妙笔与神通,力斡造化千钧雄。

此材卓荦为世用,老大犹当备梁栋。

老桧苍苍拥高盖,交柯崛起蛟龙背。

悬厓惨淡雷雨生,白日苍茫鬼神会。

朝回坐对太古姿,凛然不受霜雪欺。

为君歌罢久叹息,要知画好如此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金幼孜创作,名为《为勉仁学士题王孟端所画松桧图》。诗中描绘了松树和桧树的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生命力。

首句“长松参天苔藓碧”,以“参天”形容松树之高大,而“苔藓碧”则描绘了松树周围青翠欲滴的苔藓,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飞泉迸落苍厓石”一句,通过“飞泉”与“苍厓石”的结合,展现了瀑布从峭壁上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

“雾雨三秋入杳冥,风林六月含萧索”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前句描绘了秋季的雾雨笼罩着松林,后句则展示了夏季林间的萧瑟景象,通过季节的变化,表现了自然界的不同风貌。

“伊谁妙笔与神通,力斡造化千钧雄”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赞美,认为其作品仿佛能操纵自然之力,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

“此材卓荦为世用,老大犹当备梁栋”则是对松树和桧树的赞美,它们不仅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年老也能承担重任。

“老桧苍苍拥高盖,交柯崛起蛟龙背”描绘了老桧树的形态,其枝干交错如同蛟龙的脊背,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桧树的雄伟姿态。

“悬厓惨淡雷雨生,白日苍茫鬼神会”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神秘与壮丽,雷雨中的悬崖显得更加险峻,仿佛连鬼神都聚集于此。

最后,“朝回坐对太古姿,凛然不受霜雪欺”赞美松树和桧树历经岁月而不衰的坚韧品质,即使面对严寒也不屈服。

“为君歌罢久叹息,要知画好如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作的深深敬佩,认为它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松树和桧树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745)

金幼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徽庙古松山鹊为顾进士作

松梢盘拿出岩壑,一夕山风吹子落。

几回度涧听松声,横枝忽见飞来鹊。

翠衿红觜一何奇,误疑青鸟降瑶池。

根深茯苓不易斸,王母羽盖今何之。

宣和宫中迹如扫,胡沙漠汉天地老。

莫向松间占鹊声,五国城荒长芳草。

形式: 古风

大若灵根为医者顾东启作

吾闻永嘉朱孺子,幼慕玄真王道士。

鍊药冥栖大若岩,日服丹砂学冲举。

时从绝岭斸黄精,饵之十年道不成。

偶来溪边见二犬,奇形异状忽心惊。

追踪逐影何恍惚,枸杞根深下盘屈。

乃知此物鲜通灵,采食应能致仙术。

斩根净洗清溪流,宝鼎温温瑞气浮。

煮来三夕火不绝,味若崖蜜倾金瓯。

孺子饮之惊且悟,便觉胸怀洒甘露。

清风两腋肌骨轻,白日飞腾入云去。

玄真引领慕升仙,西陶山中自长年。

山人往往寻踪迹,出没隐显随风烟。

君家业医今几世,活人功多人感惠。

何用当年枸杞根,满林红杏皆春意。

形式: 古风

送太守卢玉润还新淦展墓

蓟门十月多北风,道上垂杨枝已空。

离筵呼酒劝行客,酒杯有尽情无穷。

卢君自是同乡里,况复青云托知己。

选部曾推藻鉴明,朝端共说才华美。

一朝承擢守钱塘,朱幡皂盖生辉光。

布宣德化耐繁剧,抚字黎庶多慈良。

是邦从昔称难治,闾井欣欣乐君至。

数邑豪奢自敛踪,海滨赤子无遗利。

政成九载复朝天,喜得论心向日边。

九重奏绩策书最,万里承恩暂赋还。

匆匆话别临长道,昨日红颜总衰老。

风前雁影去人遥,马上狐裘觉寒早。

南上归舟莫太迟,梅开定是到家时。

乡中故旧欢迎处,应叹昔游今若斯。

归荣昼锦诚堪羡,桑梓情深难久恋。

明年八月候趍朝,五云深处重相见。

形式: 古风

瑞兔

圣皇一德膺天命,省方巡守因时令。

维兹灵兔表瑞徵,一色玄肤如玉莹。

毫端纯洁明且净,回身滃若玄云凝。

目光点漆微开镜,黑毳毵毵烱相映。

锋棱矫矫塞逾劲,意气直与秋空迥。

适当玄冥司斗方,乃有此兔色纯正。

贡来玉阶朝万乘,百辟抃舞欢呼竞。

抚摩驯扰有异性,白麟朱雁安足胜。

奇哉此兔遭荣幸,沐浴膏泽为灵应。

瑶圃嬉游谁与并,小臣拜睹形歌咏,万岁千秋颂神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