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吟

古人不见面,止可观其心。

其心固无他,而多顾义深。

今人不见心,止可观其面。

其面顾无他,而多顾利浅。

顾义则利人,顾利则害民。

利人与害民,而卒反其身。

其身幸而免,亦须殃子孙。

形式: 古风

翻译

古人不能面对面相见,只能观察他们的内心。
他们的内心本无他求,却深深关注道义。
现代人无法看到内心,只能看到表面。
他们的表面看似无他,但多追求私利。
若只考虑道义,则利于他人;若只图私利,则会祸害民众。
利人或害民,最终会反噬自身。
即使自身能幸免,也会波及子孙后代。

注释

古人:古代的人。
面:面对面。
止:只能。
观:观察。
其心:他们的内心。
固:本来。
无他:没有其他目的。
顾:关注。
义深:对道义的深刻关注。
今人:现代人。
其面:他们的表面。
顾利浅:追求私利的程度较浅。
顾义则利人:如果考虑道义,就会有利于他人。
顾利则害民:如果只考虑利益,就会伤害人民。
卒:最终。
反其身:反噬自身。
殃:祸害。
子孙:后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感事吟》,以对比的手法探讨了古人和今人的价值观。诗中指出,古人虽然不能面对面相见,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充满了道义,常常考虑的是如何利他,这种行为最终会惠及他人。然而,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多地关注眼前的利益,这种短视的行为可能会伤害民众。诗人强调,追求私利的人最终会自食其果,即使他们自己能侥幸逃脱,也会给后代带来不幸。整首诗寓言深刻,警示人们应当注重道德,长远考虑,而非仅仅追逐眼前的小利。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崇效寺看牡丹同瘿公

海棠已过丁香尽,毋负牡丹开匝旬。

递岁一过尝及盛,恶风无日不愁春。

芳樽迟客僧忙煞,楸树兼花地斩新。

未了长年今日事,栏边同是旧游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感事吟

四海三江与五湖,只通舟楫不通车。

往来无限安平者,岂是都由香一炉。

形式: 七言绝句

摄生吟

握固如婴儿,作气如壮士。

二者非自然,皆出不容易。

心为身之主,志者气之帅。

沉珠于深渊,养自己天地。

形式: 古风

楼上寄友人

有客常轻平地春,夫春不得不云云。

能安陋巷无如我,既上高楼还忆君。

满眼云林都是绿,万家辉舞半来新。

凭栏须是心无事,谁是凭栏无事人。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