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周巽在白鹭洲的游历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的交融。
首联“吉士长怀古,来游白鹭洲”,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之情,以及他亲自前往白鹭洲游览的行动。白鹭洲作为地点,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自然与文化元素,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颔联“波分孤屿出,沙带一江流”,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白鹭洲周边水域的壮丽景色。波光粼粼的水面与远处独立的岛屿相映成趣,沙滩与江水的交汇处则呈现出一幅流动的画卷,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颈联“渔火枫桥夜,书声竹院秋”,进一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相结合。夜晚的渔火与枫桥的倒影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而秋日里竹院中传来的书声,则赋予了场景以知识与文化的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尾联“矶头明月上,吟望意悠悠”,收束全诗,以月升矶头的景象结束,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月光洒落,不仅照亮了诗人前行的道路,也映照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深邃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