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盖方泌的《杂诗(其五)》以物象和自然现象隐喻人生哲理,表达对世间因果循环的理解。诗中通过"树黍不获稷,树怨无报德",揭示了善恶有报的观念,暗示了没有无缘无故的收获,也没有无因无果的怨恨。接下来的"福先不可为,祸始岂有极"进一步强调了因果关系,指出福气不是轻易可得,而灾祸也不会无尽。
诗人以"山生金自攻,树生虫自食"比喻人世间的矛盾,金矿虽宝贵,但也会自我消耗;树木生长虫害,是其自身的问题。"甘泉必先竭,直木必先贼"则表达了公正无私的人往往容易受到攻击,暗示了在现实中的困境。"碌碌者如玉,落落者如石"将平庸之人比作易于雕琢的玉石,而孤高之人则如坚硬的石头,难以改变。
最后两句"高名易招尤,众口滋毁积"揭示了名望越大,往往引来更多的批评和嫉妒,众人的言论可以累积成毁谤。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和对人生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