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荄

出其东门,遥望平原。离离衰草,漠漠黄昏。

岂必离别,始为销魂。

望王孙兮不归,思公子兮无言。

悲何来兮沉郁,心偶触兮烦冤。

乃有轻雾为之弄晴,薄烟于焉笼月。

雨微集而酿寒,露凝霜而欲结。

终陨落其销尽,暂抽萌而芽茁。

色黯淡其非荣,□□□□□□。

离鸊绿而先摧,佩荃荪而并折。

望遥天兮碧浅,临江皋兮绿芜。

舜华纵落,根荄半苏。已焉哉!

彼百草兮,宜似余之集枯。旋掩三径,卒我捋荼。

忾岁序之奄忽,还高卧而遂初。

徐于起视,带经可锄。

理兰畹兮植蕙亩,芼杜若兮羹文芜。

采众美之陆离,表雅志之洁素。

羌金石之不迁,矧芳馨之犹故。

甫结恨于迩室,敢背指于中路。

君弃余兮若遗,余怨君兮如慕。

待还碧于东皇,矢同心于岁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钦叔阳的《寒荄》描绘了一幅秋日平原的凄凉景象。诗人从出门远望开始,衰草连天,暮色苍茫,寓离别之情于景物之中,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与哀愁。"岂必离别,始为销魂",暗示了即使不是实际的离别,这种情感也足以令人肝肠寸断。

接着,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轻雾弄晴、薄烟笼月、雨露凝霜等自然现象,寓示生命的短暂和变迁,"终陨落其销尽",又"暂抽萌而芽茁",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坚韧。色彩黯淡的景象,如同草木的凋零,"色黯淡其非荣","离鸊绿而先摧,佩荃荪而并折",进一步强化了凄凉之感。

诗人的情感在对自然的描绘中起伏,最后转向自我,"旋掩三径,卒我捋荼",表示回归田园,享受简朴生活。然而,他对旧情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期待并未消减,"矢同心于岁暮",表明决心坚守初衷,等待与所爱之人重逢。

整体来看,《寒荄》以深沉的笔调,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和坚韧,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收录诗词(3)

钦叔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钦叔扬,明代万历间文士。钦拱极之孙。少补县学生,中年改国学,博学于文,尤精史事,熟于典故,苏州百姓不堪监税、太监搜刮,杀其参随8人,叔阳作《税官谣》13首记之,卒年四十七

  • 字:愚公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01

相关古诗词

新柳篇

灵谷看梅初驻杖,青溪又见柳条长。

稚叶晴窥拾翠堤,流丝暗扑游春仗。

带结柔腰不自持,笛弄新腔那得知。

小楼思妇见愁别,南陌征人折恨离。

离亭欲折未堪折,昨夜回风复回雪。

黯黯妆成寒食天,毵毵怯近清明节。

汉苑三眠髻欲斜,隋宫一望云半遮。

此时出谷绵蛮鸟,此时曳艳桃李花。

萦花狎鸟空青滴,金缕千行照窗碧。

抹黛当垆何氏娘,垂鞭系马谁家客。

客来索酒葡萄香,巾悬结绿衣蘸黄。

迎阴半上秋千架,踏影争登蹋鞠场。

场前歌舞少年路,绮罗綷尽伤心树。

但怜苏小门庭清,谁知嵇大林园暮。

一年柳色一年新,新柳年年弄早春。

章台曲断惊残梦,月淡烟疏恼杀人。

形式: 古风

木末亭

亭子山之上,登之复隐山。

每过深树下,常见一僧还。

醉怯春风丽,游同夜月闲。

可怜荒冢竹,碧血总成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自秣陵泛舟抵庐江

水宿屡迁次,寒深霜染衾。

孤征惮早起,半醉喜微吟。

舟子每相谑,渔人时见寻。

悠悠客途里,倚棹看秋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金陵元夕篇

朱楼隐轸薄层霄,渌水萦堤荡画桥。

十里香风吹紫陌,一年明月始今宵。

今宵无处无萧鼓,佳丽名都较得数。

美酒留连拚十千,少年欢笑唯三五。

三五年时二八游,个侬无赖逐风流。

香轮宝勒纷填巷,翠烛红灯拥上楼。

楼前九陌连三市,中有侯家通戚里。

千蝶春星舞袖翻,九枝夜閤歌钟起。

歌舞唯应此夕陈,鱼龙百戏竞争新。

银花绛树开千丈,佛火神灯照百轮。

花灯在处如人好,半醉筵前看鲍老。

何客灯前到肯迟,何人花下归能早。

花下灯前出画裾,衣香一路暗氤氲。

不知南陌人如月,且道东门女似云。

云移月堕欢难歇,虬水丁冬霜渐咽。

郎心尚逐紫骝嘶,妾意先憎乌柏舌。

归去烧灯总不眠,含情脉脉定相牵。

余宵冷焰留红烛,明日芳尘拾翠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