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作以《怨王孙》为题,出自北宋词人张元干之手。全诗通过对春日小院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逝去时光和情感的追忆与不舍。
“小院春昼”四字,以静谧而温馨的画面引入,传达出一种幽深宁静的小院之中,春日长久而又明媚的氛围。紧接着,“晴窗霞透”,则是对这宁静春昼的一种细腻描写,窗外的阳光透过薄纱,映照在室内,既营造了温暖的视觉效果,也暗示着词人内心的舒畅与明亮。
“把雨燕脂,倚风翠袖”中,“把雨燕脂”可能是指春雨后的泥地上,燕子留下的细小足迹,象征着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词人以此来形容自己对细微之美的捕捉与珍惜。而“倚风翠袖”则描绘出词人在春风中轻盈地依靠,翠绿色的衣袖随风飘扬,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芳意恼乱人多”一句,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过于丰富而难以选择的心情。春天万物复苏,花香满径,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份美好的氛围中,而词人的心绪却因此而恼乱,不知如何是好。
“暖金荷”可能指的是春日里盛开的荷花,其温润如同黄金,给人以温暖之感。紧接着,“多情不分群葩后”,则表达了词人对这份美好的珍惜和留恋,即便是面对众多繁华,也愿意将这种美好深藏于心,不与旁人分享。
“伤春瘦”一句,通过形容词人的眉目之间流露出的一丝春愁,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哀伤。眉尖秀丽,却也蕴含着对春天即将过去的不舍之情。
“浅黛眉尖秀”中,“浅黛”描绘出词人的眉形细致如画,既是对外在美的一种描写,也反映了内心深处的柔和与细腻。眉尖之间蕴含着春愁,更显得别有一番韵味。
“红潮醉脸”一句,可能是形容词人在春日里饮酒而酩红,或者是在春光中沉溺于美好所致的醉态。这样的描写既可理解为对生活享受的一种追求,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美好时光记忆与留恋的体现。
“半掩花底重门”则是词人在春日里,沉浸于自然之中,不愿将这份美好与外界相通。半掩的门,如同心扉,既保护着内心的宁静,也象征着对外部世界的一种选择性隔离。
最后,“怨黄昏”一句,以“怨”字表达出词人对日落黄昏时光流逝的不满与哀伤。在这悠长春昼之后,黄昏降临,词人的心情也随之转为沉郁,他怨恨时间的飞逝,而美好的瞬间却已成过往云烟。
总体而言,这首词作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将词人对春日美好时光的珍视与留恋,以及对逝去岁月的哀伤与不舍,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