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苦积连旬雨,况惊一叶秋。

乱云低复合,大火暗潜流。

商意回蘋末,笳声到枕头。

宁须感摇落,不断是边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立秋》诗,由明代诗人林尧俞所作,描绘了立秋时节特有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

首句“苦积连旬雨”,开篇即点出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接着,“况惊一叶秋”一句,以“一叶秋”的轻盈与突然,反衬出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与感慨。这两句通过雨与秋叶的对比,巧妙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

“乱云低复合,大火暗潜流”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日黄昏的景象。乱云翻滚,仿佛在天空中编织着复杂的图案;而“大火”(指天蝎座的心宿二星)虽隐于云层之下,却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暗示着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捉摸。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思考。

“商意回蘋末,笳声到枕头”则将视角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商音,古代五声音阶之一,常与秋季相联系,此处象征着秋天的气息。蘋末,指水草的尖端,这里用来形容商音的细微变化。笳声,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音悠长哀婉。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细腻。

最后,“宁须感摇落,不断是边愁”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的平静接受,以及对边疆战事的忧虑。诗人似乎在说,面对自然的变迁,无需过多感伤,而边疆的不安定才是他心中真正的忧虑所在。

整体而言,这首《立秋》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观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9)

林尧俞(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陈汝鉴大行入京

共来修褉事,及此送君行。

花雨林间散,蘋风池上轻。

酒携何次道,歌借米嘉荣。

解作阳关叠,休赓第四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新桥暂泊

徙倚新桥路,征人感滞留。

月明前岛出,风定众帆收。

华发欺清镜,黄花怯素秋。

平生求友志,到此信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毗陵道中喜见惠山一名九龙山

名山随处好,况复故园看。

绀宇藏丹叶,苍厓漾碧澜。

沙寒一雁下,天阔九龙蟠。

胜具今悭在,虚疑说考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得家报家园小山已成

小筑堪招隐,新成曲水浔。

此时频梦寐,何日遂登临。

但有风尘色,空悬江海心。

故人相问讯,应笑未抽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