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岁末闲居的生活场景与心境。首联“燕坐高斋也自聊,长檠短晷两萧萧”以“燕坐”点出诗人悠闲地坐在高雅的书房中,虽独自一人,却也自得其乐。而“长檠短晷两萧萧”则通过描述长灯与短日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寂寥清冷的氛围。
颔联“檐梅背日迟开拆,窗竹含风细动摇”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自然之美。檐下的梅花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缓缓开放,窗前的竹子随风轻轻摇曳,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冬日的宁静与生机。
颈联“事外琴书长有寄,閒中苜蓿倍难消”表达了诗人对琴棋书画等精神生活的追求与寄托,在闲暇之余,这些事物成为他情感与思绪的载体。然而,“苜蓿倍难消”可能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某种忧愁或无奈,即使在闲适之中,这种情绪也难以完全消散。
尾联“丈夫岂忘流年叹,欲向何门敝黑貂”则揭示了诗人的深层思考。作为“丈夫”,诗人并未忘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或许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价值与意义,甚至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不愿再为世俗所累,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岁末闲居生活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