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其一)

风雨送春归,寂寞花空委。

枝上红稀地上多,万点随流水。

翠黛敛春愁,照影临清泚。

应念韶华惜蕣颜,洒遍胭脂泪。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翻译

风雨将春天送回,花朵孤独地凋零落下。
枝头鲜红的花瓣稀疏,地上落英缤纷,如同万点随流水消逝。
她皱着眉头收起春天的哀愁,对着清澈的水面照影。
想必她会怀念青春的美好,为流逝的时光和凋谢的容颜洒下如胭脂般的泪水。

注释

风雨:指自然界的风雨,也可象征生活中的困难和变迁。
寂寞:形容孤独、冷清。
翠黛:青黑色的眉毛,借指女子美丽的容颜。
韶华:美好的青春年华。
蕣颜:青春的容貌,这里指女子的美丽。
胭脂泪:比喻女子悲伤的眼泪,有如胭脂般红艳。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离去后的情景,风雨将花朵打落,花瓣飘零,显得格外寂寥。"风雨送春归,寂寞花空委",这两句以风雨象征时光流转,春光消逝,花朵凋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枝上红稀地上多,万点随流水",进一步描绘了花瓣散落满地,被流水带走的景象,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下片转向抒发词人的情感,"翠黛敛春愁,照影临清泚",通过描绘女子蹙眉凝视水面,映照出内心的愁绪,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眷恋和青春易逝的感慨。最后两句"应念韶华惜蕣颜,洒遍胭脂泪",直接表达了词人对青春如花般的美丽容颜的惋惜,以及因韶华不再而洒下的泪水,情感深沉而动人。

总的来说,这首《卜算子》以其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消逝与人生感慨的主题,富有诗意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172)

蔡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存词175首

  • 号:友古居士
  •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 生卒年:1088—1156

相关古诗词

丑奴儿

日高庭院杨花转,闲淡春风。

莺语惺忪,似笑金屏昨夜空。

娇慵未洗匀妆手,闲印斜红。

新恨重重,都与年时旧意同。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六么令(其三)

日高春睡,唤起懒装束。

年年落花时候,惯得娇眠足。

学唱宫梅便好,更暖银笙逐。黛蛾低绿。

堪教人恨,却似江南旧时曲。

常记东楼夜雪,翠幕遮红烛。

还是芳酒杯中,一醉光阴促。

曾笑阳台梦短,无计怜香玉。此欢难续。

乞求歌罢,借取归云画堂宿。

形式: 词牌: 六幺令

六幺令(其二)

雪残风信,悠扬春消息。天涯倚楼新恨,杨柳几丝碧。还是南云雁少,锦字无端的。宝钗瑶席。彩弦声里,拚作尊前未归客。

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别后谁绕前溪,手拣繁枝摘。莫道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尽堪愁寂。花时往事,更有多情个人忆。

形式: 词牌: 六幺令

六幺令(其一)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画帘遮匝,新翻曲妙,暗许闲人带偷掐。

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昨夜诗有回文,韵险还慵押。都待笙歌散了,记取来时霎。不消红蜡,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

形式: 词牌: 六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