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大夫鹿鸣宴集

赵侯诗律近风骚,雅意推贤答圣朝。

鸿雁著行过渭水,凤凰览德下虞韶。

三千著籍今为盛,九万论程不作遥。

不读世书谈世事,卧看君自致青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赵侯的诗歌格律接近于《风》《骚》这样的经典,他高尚的意旨是为了推崇贤能回应圣明的时代。
大雁有序地飞过渭水,象征凤凰因欣赏美德而降临虞韶之地。
如今,三千人列入名册成为盛事,九万卷的讨论也不再遥远。
赵侯不需阅读世俗的书籍也能谈论世间之事,他静观其成,相信你终将翱翔直上青天。

注释

赵侯:指赵姓的侯爵。
风骚:《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的合称,代指文学经典。
推贤:推崇贤能之人。
圣朝:指政治清明、道德高尚的时代。
鸿雁:古代常用来比喻信使或有德之人。
渭水:古代中国的重要河流,此处可能象征朝廷或重要地区。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和美德。
虞韶:古代音乐名,此处可能象征美好的文化氛围。
著籍:列入名册,指被认可或有名望。
九万论程:形容讨论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遥:遥远,这里指距离不再遥远。
世书:世俗的书籍。
世事:指社会上的各种事情。
致青霄:达到青天,比喻事业或地位高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和赵大夫鹿鸣宴集》,通过对赵侯诗歌的赞美,展现了赵侯的文才与高尚品格。首句"赵侯诗律近风骚",赞扬了赵侯的诗歌技艺接近于古代文学巨匠屈原和司马相如的风骚风格。接着的"雅意推贤答圣朝",表达了赵侯以文才回应朝廷的期待,显示出他的谦逊和对国家的忠诚。

"鸿雁著行过渭水,凤凰览德下虞韶",运用典故,比喻赵侯的品行如同鸿雁有序,美德如凤凰般高洁,连古老的音乐都为之倾倒。"三千著籍今为盛,九万论程不作遥",进一步称赞赵侯学识渊博,文章论述深邃,无人能及。

最后两句"不读世书谈世事,卧看君自致青霄",既是对赵侯才华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成就的期许,暗示他无需世俗学问也能洞察世事,只需静观其变,自然会达到高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赞美赵侯的诗才和品德为主线,寓言巧妙,语言典雅,充分体现了陈师道的诗歌风格。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和秦太虚湖上野步

晓风疏日乍相亲,黯黯轻寒拂拂春。

触目渐随红蕊乱,经年不见绿条新。

宁论白黑人间世,懒复雌黄纸上尘。

十里松阴穷野步,暂时留得自由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贾明叔秋晚见怀

陋巷少行迹,故人车马稀。

世情方汩没,吾道肯依违。

万叶迎风脱,孤云带月归。

独怜高义在,犹肯问柴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和贾耘老春晚

萦萦袅袅几丝飞,榴叶千灯照晚晖。

紫翠园林莺欲懒,黄昏帘幕燕初归。

花明西苑将迎幸,草绿平原正打围。

一卧海城春又晚,不妨闲处得真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寄朱文中

仰高当日诵成规,想见风流盛一时。

鲁国故知臧有后,孔庭早见鲤能诗。

侵寻末路同倾盖,邂逅清谈为解颐。

愿借湖山容膝地,为令松菊寄吾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