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葺屋才支漏,新茅不用添。
风清田叟鼓,雨应社神签。
野荫炎还冷,村醪酸亦甜。
高人方对卷,晒麦也能兼。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耕社会的日常景象。
首句“葺屋才支漏,新茅不用添”,描绘了农舍修缮的场景,新换的茅草屋顶既实用又充满生活气息,无需再添补,体现了农人的智慧和勤劳。
“风清田叟鼓,雨应社神签”两句,以清风拂过田野,老农击鼓为背景,预示着丰收的希望;而“雨应社神签”则暗示了雨水的适时降临,满足了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
“野荫炎还冷,村醪酸亦甜”描绘了夏日田野的凉爽与村酒的甘美,对比鲜明,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惬意与淳朴。
最后,“高人方对卷,晒麦也能兼”一句,以“高人”自比,表达了诗人虽身居乡间,却能享受读书的乐趣,同时还能参与晒麦等农事活动,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农耕文明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热爱与向往。
不详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自笑久磷缁,还真已是迟。
偶寻赤松子,更结白云期。
短褐身将老,微言世莫知。
吾生同智北,从此问无为。
问子来何处,云从剡水阴。
越吟多病客,吴语故乡心。
尺牍人争羡,一言余所钦。
由来绝弦意,今日为知音。
到处能惊座,知君是姓陈。
小言工作赋,大隐不违亲。
倒箧酬寒士,投书绝贵人。
吾将从汝去,共醉若耶春。
高牙将门子,何事老蓬蒿。
坦荡从吾好,浮沉任所遭。
行穷五名岳,家住一渔舠。
尚觉雄心在,逢人脱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