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晞扬贫甚爨烟不属而读书不辍作诗遗之以激其志因叙其贫之所以然冀当涂有闻之者

荷锄初读书,中原已鼎沸。

辍耕仰太息,衣食尚卒岁。

喧呼传点丁,田庐忽湮替。

产尽犹索租,从何出租税。

乃知天宝后,信如石壕吏。

君门九重深,旗戟森兵卫。

朱轓背相望,莫肯察凋弊。

赖子天资高,追琢自成器。

时能从诸生,扣门来问字。

长篇烂溢目,春葩吐奇丽。

饥虽不堪煮,要自饱风味。

乃翁昔好事,宾客常满位。

小儿听客语,炊甑忘著箅。

岂虑饭成糜,迩来糜亦废。

时能馈升斗,与子黔突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穷但坚韧的读书人,刘晞扬,他在生活困苦的情况下仍坚持读书,展现了他高尚的志向和对知识的热爱。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细节,展现了刘晞扬的生活状态和他的精神世界。

首句“荷锄初读书”,形象地描绘了刘晞扬在劳作之余,手持锄头,开始阅读的情景,体现了他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接着,“中原已鼎沸”一句,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为刘晞扬的贫困生活提供了历史的背景。

“辍耕仰太息,衣食尚卒岁”两句,直接描述了刘晞扬生活的艰辛。他不得不在农忙之余思考生活的困境,衣食无忧成为他一年中的最大期盼。这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是那个时代许多农民的真实写照。

“喧呼传点丁,田庐忽湮替”描绘了战争或征召带来的社会动荡,使得原本平静的生活变得动荡不安,家园可能随时面临被摧毁的命运。这不仅加剧了刘晞扬的贫困,也反映了社会的不稳定。

“产尽犹索租,从何出租税”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面对的残酷现实——即使家财耗尽,仍然无法逃脱沉重的赋税负担。这种不公平的制度,进一步加深了刘晞扬的苦难。

接下来的几句诗,通过“乃知天宝后,信如石壕吏”这一典故,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艰难。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认为他们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

“君门九重深,旗戟森兵卫。朱轓背相望,莫肯察凋弊”描绘了朝廷的高墙深宫和官僚们的冷漠无情,与下层百姓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

然而,诗中并未完全陷入消极的情绪,而是通过“赖子天资高,追琢自成器”这一转折,赞美了刘晞扬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的才能不仅体现在学问上,更体现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态度上。

“时能从诸生,扣门来问字。长篇烂溢目,春葩吐奇丽”描述了刘晞扬与学者之间的交流,以及他创作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智慧和美感。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刘晞扬的文学成就,也体现了他对知识传播的贡献。

最后,“饥虽不堪煮,要自饱风味。乃翁昔好事,宾客常满位。小儿听客语,炊甑忘著箅。岂虑饭成糜,迩来糜亦废。时能馈升斗,与子黔突喙”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展现了刘晞扬及其家庭在贫困中的乐观态度和对知识的追求。尽管物质匮乏,但他们依然享受着精神上的富足,这种精神的支撑使他们在逆境中保持了尊严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刘晞扬个人经历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坚韧与才华,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侧面,尤其是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抗争。诗人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既是对刘晞扬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是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王舍人超武

王郎远器宜庙堂,胡为奔走天一方。

吴越相望峙雄垒,双旌再开南斗傍。

手携仙人绿玉杖,坐褰刺史赤帷裳。

平生广莫意万里,眼高四海无相当。

舍人旧班紫宸陛,天马岂受青丝缰。

骑驴到部正阅岁,飘然鹄举摩天翔。

婴儿十万啼塞路,各遮马首持杯觞。

忽闻半夜发轻舸,追走不及徒悲伤。

绣衣飞章有巨力,不须州民投皂囊。

正恐君王知治状,便向剑履趋明光。

鳌头蓬莱在平地,日边除书细作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李巽伯少卿见怀

骑鲸仙人本仙胄,不应暴落饥蛟口。

长庚却复下人间,岛瘦郊寒皆缩手。

篇章迈往无故初,不共曹刘辙俱蹂。

此邦虽陋江山雄,异时间出欧阳九。

公今诗句满江山,似觉衰容得春酒。

笔端猎猎生风雷,胸次煌煌焕星斗。

生儿了事正作痴,亦恐痴儿未能了。

顷年胡骑猎夷门,兵拿不解谁当剖。

大臣荐公来洛阳,舌翻波涛惊朝堂。

飞龙借马出建康,丑虏夜走尘沙黄。

是时帝坐八绮窗,拟歌风起云飞扬。

形式: 古风

寅陂行

安成城头乌夜宿,啼乌未起鸡登木。

倾村入城来送君,马首摩肩袂相属。

但有庞首不识名,何物老翁出山谷。

老翁持酒前致词,家住西村大江曲。

大江两岸皆腴田,古有寅陂置官属。

自从陂废田亦荒,官中无人开旧渎。

公沿故道堰横流,陂傍粳稻年年熟。

今年虽旱翁不忧,田头已打新舂谷。

谁云此陂会当复,老父曾闻两黄鹄。

嗟哉如君不负丞,躬行阡陌劝农耕。

监司项背只相望,风谣满路胡不听。

胡不听,寅陂行,为扣天阍叫一声。

形式: 古风

庐陵行

庐陵地控虔与洪,孤城斗绝吴楚东。

连年贼兵塞官路,烽火照夜旌旗红。

治中来时正逢此,自请按行山谷中。

禾州吉水方震动,缚取两渠来衅钟。

凶徒披靡拜麾下,愿持田器为良农。

凯歌归陈破贼状,捷书飞入甘泉宫。

甘泉侍臣知姓氏,天子往往闻其风。

谓当到阙问边事,边上如今尘不起。

但把长笺造凤栖,莫说渡河挑马棰。

此公淹久佐一州,安用州民遮道留。

州中老人错料事,此公行立螭坳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