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八阵图说(其二)

天分三百六十度,巧历难窥本在奇。

万世机缄发龙卧,六军偏伍漫鱼丽。

常山变化徒言用,斜谷崎岖不遇时。

积石平沙人不识,尽从靺鞨说行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天赋的范围涵盖三百六十度,巧妙的历法难以洞察其根本的奇特之处。
万世的秘密在沉睡中被揭示,如同龙从隐居之地苏醒,六军的编制混乱如鱼鳞交错。
常山的策略虽然变化多端,但时机未到难以施展,斜谷的险峻地形难以逢凶化吉。
堆积的石头和平坦的沙漠,人们难以理解其深意,一切信息都隐藏在靺鞨的历史中,讲述着行军的智慧。

注释

天分:天赋。
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比喻包容万象。
巧历:巧妙的历法,可能指天文历法。
本在奇:隐藏的奇特本质。
万世机缄:千百年来的秘密。
龙卧:比喻有才能的人隐居未显。
六军偏伍:古代军队编制,形容混乱。
鱼丽:鱼鳞状排列,比喻杂乱无章。
常山变化:指《孙子兵法》中的战术变化。
斜谷崎岖:地势险峻的斜谷。
靺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此处可能暗示历史典故。
行师:行军作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岳珂的《观八阵图说(其二)》,通过对诸葛亮八阵图的描绘和历史背景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对军事智慧与时机选择的深刻理解。首句“天分三百六十度”暗示了阵法的精密布局,而“巧历难窥本在奇”则强调了阵法之妙不可言,隐藏着出人意料的奇特策略。

“万世机缄发龙卧”暗指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已深藏不露,犹如潜龙待时而出,一旦时机成熟,他的智谋便如龙飞天,影响深远。“六军偏伍漫鱼丽”描绘了军队整齐划一的布阵,如同鱼鳞交错,显示出八阵图的严整与威力。

“常山变化徒言用”引用赵云在长坂坡的常山赵子龙形象,说明诸葛亮的阵法灵活多变,但有时难以立即显现效果。“斜谷崎岖不遇时”则借斜谷之战的地形险恶和诸葛亮未逢其时,表达了战略运用需恰当时机的观点。

最后两句“积石平沙人不识,尽从靺鞨说行师”以积石、平沙比喻阵法的隐蔽性,普通人难以察觉,而靺鞨(古代东北民族)的传说则反映出八阵图在边疆战争中的实际应用和影响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赞扬了诸葛亮的智谋与阵法的巧妙,同时也揭示了军事行动中时机选择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设醮太平宫竣事呈偕行诸君二首(其二)

九光影里步虚声,午夜封章叩紫廷。

云路鸣琚传奏简,天街掷火度流铃。

沈沈玉漏传三鼓,爚爚银河灿万荧。

仙仗烟霄正凝想,晓光浮动远山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设醮太平宫竣事呈偕行诸君二首(其一)

星坛仙簴韵琼瑶,仿髴神斿下九霄。

龙驾清都三境接,蜺旌绛节百灵朝。

霜澄夜气俱明彻,云澹秋容想泬寥。

耿耿寸衷天所鉴,忧时惟冀五兵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过啄木岭暑暍憩道傍移时始行三首(其三)

鸟道度崄绝,禽名通古今。

筑亭聊驻马,息木未成阴。

路峻天应近,崖幽雾更深。

畏途犹避热,坐有蹑云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过啄木岭暑暍憩道傍移时始行三首(其二)

凭轼汗如雨,低檐气若炊。

垂头疑大病,驻足便多时。

舆隶争阴樾,家人荐药糜。

吾生党行道,暑暍亦奚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