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一首(其七)

百丈野狐,两耳卓朔。脱兮不昧,堕兮不落。

不昧不落,何是何错。

若于当处不留情,万里晴空步寥廓。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如本所作的《颂古三十一首》中的第七首。诗中以“百丈野狐”象征超然物外的修行者,形象生动。"两耳卓朔"可能是指其耳聪目明,洞察世事,但又能超越世俗的纷扰。"脱兮不昧,堕兮不落"表达了修行者超脱尘世,既不迷惑于世俗,也不沉沦于欲望,保持清醒与自在的状态。

"不昧不落,何是何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状态的正确性,暗示这样的境界并无对错之分,是一种自然的、纯粹的存在。最后两句"若于当处不留情,万里晴空步寥廓"则传达出修行者在达到这种境地后,心无挂碍,如同行走在万里晴空之下,心境开阔,自由自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寓言和象征手法,描绘了禅修者的内心世界和追求,体现了禅宗崇尚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

收录诗词(33)

释如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三十一首(其六)

日面月面,灵光洞现。大地山河,南州北县。

虽是老婆心切,那知疑杀监院。

形式: 偈颂 押[霰]韵

颂古三十一首(其三十一)

匙挑不上,箸拨不开。合掌赞言,善哉善哉。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颂古三十一首(其二十三)

家世拄杖,佛祖付嘱。沩山寄来,香严发哭。

父子投机,阳春雪曲。不是知音,大难相续。

形式: 偈颂

久雨不晴,戊在丙丁。通身泥水,露出眼睛。

且道是什么眼睛,林间泥滑滑,时叫两三声。

形式: 偈颂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