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唐子华枯木为曰川学士

传君好画欲成癖,长缣巨轴堆满家。

江南钟沈动连幅,更有吴兴唐子华。

子华笔力独苍古,参天老木纷如麻。

云中蛟龙怒且攫,海底珊瑚欹复斜。

大者时闻撼风雨,小者恍若迷烟霞。

柔柯蔽空积苍翠,老干碍日争槎牙。

根蟠怪石起突兀,溪流斗谷随低洼。

初疑三军罢远猎,旌旄十里犹毵㲚。

又疑八月渡河汉,彷佛博望初回槎。

吴兴公子墨妙者,往往落笔人惊誇。

松雪斋中脱见此,亦且退避相咨嗟。

萧条异代感陈迹,至宝郑重谁能加。

还君此卷挂君壁,一扫凡品真涂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倪岳所作,名为《题唐子华枯木为曰川学士》。诗中描绘了对画家唐子华作品的赞赏与赞叹。

诗开篇即以“传君好画欲成癖”点出画家对绘画的痴迷,接着描述其作品之多,铺满了整个家,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随后,诗人列举了江南钟沈、吴兴等地名家的作品,以此衬托唐子华的艺术地位。

接下来,诗人详细描绘了唐子华作品中的枯木形象,笔力苍古,形态各异,或如参天大树,或如怒龙、珊瑚,生动地展现了枯木的多样性和生命力。通过“风雨”、“烟霞”、“苍翠”、“槎牙”等词语,诗人不仅描绘了画面的动态美,也赋予了枯木以生机与活力。

进一步,诗人将枯木比作“三军罢远猎”的旌旗,以及“八月渡河汉”的景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增强了画面的意境和深度。同时,诗人也提到了吴兴公子(可能是指吴兴地区的画家)的墨迹,强调了唐子华作品的独特之处。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唐子华作品的敬仰之情,认为这些作品是至宝,不应轻易示人,而应珍藏于壁,以供后人欣赏与学习。同时,诗人也自谦,称自己的作品为“涂鸦”,表达了对唐子华艺术的高度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唐子华作品的细腻描绘和高度赞扬,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优秀作品的敬畏之心。

收录诗词(483)

倪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中题徐州苏指挥湘江暮雨竹

孤舟夜听萧萧雨,两岸垂杨翠如许。

恍讶湘江暮雨中,只欠钩辀鹧鸪语。

船囱偶尔披新图,长汀短渚相萦纡。

琅玕一望渺无际,淋漓尚觉烟模糊。

高者凌空凤将起,下者垂垂采鸾尾。

更忆湘君过九疑,羽葆参差乱云里。

明朝放棹徐州洪,不须局促仍推蓬。

赤壁江中地远近,问讯彭城苏长公。

形式: 古风

题白纸扇

缺月飞从东海来,吴刀斫破冰蟾胎。

寒光迸人不敢近,星斗错落云中开。

老夫拾得不盈把,一夜凉风满天下。

形式: 古风

成化辛卯六月苦雨浃旬民以大困感今怀昨良用恻然因扺掌放歌聊以泄激烈之悲耳诗云乎哉

去年六月足霖雨,顽云蔽天长不收。

官衢水淖车马绝,野树巢空鱼鳖游。

直沽南北混海道,畿甸远迩同川流。

秋来百钱一斗粟,民饥更着寒无裘。

昨日已鬻乳下儿,今日又杀田中牛。

嗷嗷仅博一饱耳,转眼亦复填深沟。

郁塞那堪沴仍作,北邙弃骨成高丘。

掩骼埋胔有遗令,嗟嗟守牧谁为谋。

乘轺赈贷出旁午,宵旰乃尔劳宸猷。

即今皇皇民稍苏,麦已秀实禾欲抽。

上下鼓舞望丰稔,饱暖已判歌有秋。

如何六月雨不止,连绵恐欲伤田畴。

岂但群蛾蠹麦穗,亦复有耳生禾头。

奔驰徒费雨师力,淋漓不解农夫忧。

早寒暮热人重困,儿童往往成悲讴。

端居对食不下咽,天意岂与斯民仇。

奸人猾吏试一殛,亦足以见天所尤。

何须连年病赤子,尪羸佝偻谁当瘳。

我愿天公放白日,照耀四海袪烦愁。

蚕得帛兮田得粟,乐以卒岁心悠悠。

小臣无能窃君禄,却把大笔歌天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傅曰川曰会雁行待漏像图限韵短歌

君家兄弟知名早,渝川地灵到今好。

才看连璧产荆山,又闻双凤鸣周镐。

金榜策名次第书,彤墀峻级逡巡造。

伯也久系翰苑衔,季兮仍占中书考。

褒鄂空传侈旧图,轼辙谁传入新草。

不用麒麟列高阁,总谓骅骝在驰道。

点染丘壑意转妍,脱落山林迹俱扫。

更喜閒官共儒素,亦幸清时际熙皞。

联佩同趋晓漏迟,挥毫直对朝阳杲。

螭头晴云明象服,雉尾香烟瞻翠葆。

百年华萼相光辉,千载诗书互探讨。

英标杰峙衡霍峻,劲气雄翻江汉浩。

锦绣盘旋五色肠,珠玑错落三军纛。

文采差差已外弸,华腴烨烨仍中抱。

当年殷鼎重盐梅,今日舜衣资大藻。

从来特行乃国琛,孰若二难为世宝。

久知芝兰合竞秀,亦许松柏宜同老。

青云有路已连升,白首无渝矢相保。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