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方悼亡适山圃牡丹芍药盛开赋长句

白巾对红艳,哀乐自不同。

缅彼古之人,拔去礼法中。

亲丧至呕血,悲涕固无从。

不哭即饮酒,陶然醉为乡。

吾爱蒙庄子,鼓盆歌慨慷。

吾笑潘河阳,忍泪赋悼亡。

自古皆有死,生灭固其常。

生也根一气,死焉归渺茫。

钟情虽我辈,达节圣所臧。

且日饮无何,久久永相忘。

形式: 古风

翻译

白头巾相对红艳,悲伤与欢乐各不相同。
遥想古人,他们超脱于礼仪法度之外。
亲人去世悲痛欲绝,泣血无声。
不哭泣就饮酒,沉醉其中仿佛家乡。
我欣赏庄子,面对丧事能鼓盆而歌,豪放洒脱。
我笑潘岳,他强忍泪水写下悼亡诗。
自古以来生死皆有定,生老病死是常态。
活着源自同一气息,死后归宿却渺茫。
深情虽为我们这类人所有,但通达节操是圣贤所推崇。
暂且每日饮酒,时间久了或许就能忘却一切。

注释

白巾:白色的头巾。
红艳:鲜艳的红色。
缅彼:追思那些。
拔去:超越或摆脱。
亲丧:亲人去世。
呕血:极度悲痛导致的出血。
陶然:愉快的样子。
蒙庄子: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
鼓盆:古代丧葬习俗,表示对死亡的超脱态度。
潘河阳:潘岳,西晋文学家,以悼亡诗著名。
达节:通达节操。
无何:无拘无束,随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在悼念亲人之际,看到山圃中牡丹和芍药盛开,触发了对生死、哀乐与人生哲理的感慨。诗的前两句“白巾对红艳,哀乐自不同”,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白色丧服与鲜艳花朵之间的鲜明对照,表达了哀与乐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情境。

接着,诗人缅怀古人,指出他们超越世俗礼法,面对亲人的离世,既有如庄子般洒脱,鼓盆而歌,表达对生死的豁达;也有如潘岳般深情,含泪赋诗,寄托哀思。诗人认为,自古以来生死皆是自然规律,“生灭固其常”,强调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必然。

诗人进一步阐述,尽管自己深爱着亲人,但也要遵循达观的节操,如同圣人一般看待生死。他选择每日饮酒,借酒消愁,希望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悲伤,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生死的哲学思考,展现出诗人面对丧亲之痛时的深沉与豁达。

收录诗词(896)

姜特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字:邦杰
  • 籍贯:浙江丽水

相关古诗词

余无常产癸亥岁方舍穑事

往岁事耕稼,正以饭不足。

今年不服田,剩有代耕禄。

种瓜与蓺蔬,未免课童仆。

四体不复勤,有愧前脩躅。

形式: 古风

余壮岁尝假居塔山寺后三十年重到赋二绝(其二)

一堕红尘六载馀,黄金不染白髭须。

向来猿鹤应相问,琉合犀瓶无恙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余年六十始入侍禁庭数月又直春宫

新年出小劫,今日直储宫。

天道周必复,物情穷则通。

春丛无寒荣,秋畬得晚丰。

勿悲夕阳句,犹胜吾家翁。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余有足疾因感柳子厚跂乌篇

跂乌肖翘丛薄间,低头塌翅人所怜。

既无三足相疑妒,恐可夤缘到日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