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杉长老秀痴翁见示五言次韵

了得宗门事,何忧常住贫。

听师林下话,是我眼中人。

星渚三秋月,庐山万古春。

昭陵御书在,岁久莫生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精通佛法的人,不必担心寺庙经常贫困。
聆听师父在树林中的教诲,他就是我心中的尊者。
明亮的星辰照耀下的湖面秋月,庐山四季如春般永恒。
唐昭陵中的皇帝手迹留存至今,岁月虽长,但字迹依旧清晰,不染尘埃。

注释

了得:精通。
宗门:佛教门派。
事:佛法。
何忧:不必担忧。
常住:寺庙。
听师:聆听师父。
林下话:树林中的教诲。
是我眼中人:在我心中重要的人。
星渚:星辰照耀的湖面。
三秋月:秋天的明月。
庐山:庐山。
万古春:永远的春天。
昭陵:唐昭陵(唐朝皇帝李世民的陵墓)。
御书:皇帝的手迹。
在:留存。
岁久:时间长久。
莫生尘:不生尘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复古的作品,题为《万杉长老秀痴翁见示五言次韵》。诗中表达了对宗门事务的深刻理解和对师长智慧的敬仰之情。"了得宗门事,何忧常住贫",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入领悟,认为理解了佛法真谛,物质贫困不再是忧虑。"听师林下话,是我眼中人",表达了诗人对师长的尊敬和对其言论的珍视,视其为值得信赖和学习的对象。

接下来的两句"星渚三秋月,庐山万古春",以自然景象象征师徒之间永恒的交流与智慧的流传,如同明亮的秋月和永恒的庐山春天一般。最后两句"昭陵御书在,岁久莫生尘",借昭陵(唐太宗李世民陵墓)的典故,寓意师传的宝贵知识将长久保存,不会被岁月遗忘。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通过描绘师徒关系和对佛法的理解,展现了诗人对学问和师道的尊崇。

收录诗词(989)

戴复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 字:式之
  • 籍贯: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
  • 生卒年:1167年-约1248年

相关古诗词

三山林唐杰潘庭坚张农师会于丁岩仲新楼

又携诗卷到南州,尘满征衫雪满头。

桃李春风故园梦,江山落日异乡愁。

樽前一笑真奇事,坐上诸君尽胜流。

政倚清谈洗胸臆,莫教王粲赋登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上乔右司

端笏立朝日,肺肝倾上前。

把麾持节处,桃李满淮壖。

药石箴时病,蓍龟烛事先。

焦头与曲突,为计孰为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上封

楼台逼霄汉,窗户纳云霓。

回顾千岩路,如登万仞梯。

泉从山顶出,雪压树头低。

高绝无人境,非僧不可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与侄南隐等赓和

梦回啼鸟聒幽棂,古篆香烟结画屏。

谈麈一挥尘事少,离骚才读醉魂醒。

闲居便是人间乐,克己何须座右铭。

但了耕桑□门户,我生安分合宁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