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诗

大唐开鸿业,巍巍皇猷昌。

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

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

深仁谐日月,抚运迈时康。

幡旗既赫赫,钲鼓何锽锽。

外夷违命者,剪覆被大殃。

和风凝宇宙,遐迩竞呈祥。

四时调玉烛,七曜巡万方。

维岳降宰辅,维帝用忠良。

三五咸一德,昭我皇家唐。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大唐开启了宏大的基业,威严的皇道繁荣昌盛。
以和平方式结束战争,穿上文官服饰治理国家,延续百代帝王的文治传统。
遵循天道,广施恩惠,万物遵循规律,充满生机。
深厚的仁德如同日月照耀,统治者的运势超越了时代的安康。
军旗鲜明,战鼓声震,对违抗命令的外族实行严厉惩罚。
和风吹拂,普天之下都呈现出吉祥景象。
四季和谐,星辰照耀四方,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
泰山般的岳父(指太庙中的祖先)降下贤臣辅佐,君主任用忠诚贤良之人。
天地人三才合一,彰显我们皇家大唐的美德。
我们的皇朝光辉照耀,显赫无比。

注释

鸿业:宏大事业。
皇猷:皇家的政策或计划。
止戈:停止战争。
戎衣:武官的服装。
维岳:指泰山,象征着国家的根基。
宰辅:辅佐帝王的大臣。
昭:显扬,彰显。

鉴赏

这首古诗描绘了大唐王朝的盛世景象,展现了君主的英明和国家的强盛。诗人以宏大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太平盛世的画卷,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开鸿业”、“皇猷昌”等词语表达了大唐王朝创立伟业、皇权昌盛的气势。诗人强调的是国家的和平与统一,以及继承前代文化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了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情形,也反映出诗人的理想与期许。

“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则是对和平时代到来的欣喜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发扬。这里的“止戈戎”指的是战争的结束,军事斗争的停止,而“修文继百王”则意味着继续前代的文学艺术成就。

“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则是对君主治理天下的美好愿景的描绘。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和谐运行来比喻君主的智慧与恩泽,表达了对君主至高无上的敬畏。

“深仁谐日月”、“抚运迈时康”进一步强调了皇帝以仁德治国、带给人民安康生活的理念。这不仅是对君主个人品质的赞誉,也是对整个朝代所追求的政治理想。

“幡旗既赫赫”、“钲鼓何锽锽”则是战争胜利后的景象,通过军旗与战鼓的声音来传达出国家强盛和军队威武的形象。

“外夷违命者,剪覆被大殃”表明了对叛逆者的严惩和维护中央权威的决心。这里的“外夷”指的是边疆地区不听从朝廷命令的民族或部落,而“剪覆被大殃”则是对其进行镇压的强硬态度。

“和风凝宇宙”、“遐迩竞呈祥”描绘了一个太平盛世中,天人合一、万象更新的美好画面。这不仅反映出自然界的和谐,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四时调玉烛”、“七曜巡万方”则是通过宇宙运行的秩序来比喻国家政治的稳定与统一。这里的“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七曜”则是古代对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的称呼,象征着天体运行的规律。

最后,“维岳降宰辅”、“维帝用忠良”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根本之所在的认识,即依靠山岳一样稳固的辅佐以及君主对忠诚贤能臣子的任用。这里的“维岳”指的是如山岳般坚定不移,“宰辅”是古代高级官职,而“帝”则是皇帝。

整个诗篇通过对大唐盛世的歌颂,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以及个人理想实现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

金真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太乙真君酒

峨嵋仙府静沈沈,玉液金华莫厌斟。

凡客欲知真一洞,剑门西北五云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与赵旭叩柱歌

白云飘飘星汉斜,独行窈窕浮云车。

仙郎独邀青童君,结情罗帐连心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龙虎元旨歌(其一)

天地初分日月高,状如鸡子复如桃。

阴阳真气知时节,直待三年脱战袍。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龙虎元旨歌(其二)

大道分明在眼前,时人不会误归泉。

黄芽本是乾坤气,神水根基与汞连。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