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迁南庄,喜友人送菊,用李中麓次唐荆川咏菊韵二首(其二)

老非壮盛貌愁霜,陶爱霜花啐霭堂。

我未折腰因贱异,花侵啐面逞丛芳。

重阳过后犹含蕊,五柳名存愈觉香。

物为高人增市价。得称处士景难忘。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迁居南庄后,对友人赠送菊花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菊花独特品质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老非壮盛貌愁霜”以“老”与“壮盛”形成对比,暗示岁月流逝,但诗人并未因此愁苦,而是以“愁霜”的形象自喻,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接着“陶爱霜花啐霭堂”一句,通过引用陶渊明喜爱菊花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并将菊花置于“啐霭堂”这一充满诗意的环境之中,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

“我未折腰因贱异,花侵啐面逞丛芳”两句,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人格的态度,同时赞美了菊花在秋风中绽放的美丽,即使在众多花卉中也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重阳过后犹含蕊,五柳名存愈觉香”进一步描绘了菊花在重阳节之后依然含苞待放,香气更加浓郁的情景,不仅体现了菊花坚韧的生命力,也寓意着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物为高人增市价。得称处士景难忘”最后两句,诗人借物喻人,认为菊花的美不仅在于其自然属性,更在于它能为懂得欣赏的人增添价值,成为高洁品德的象征。同时,这种美景令人心生难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0)

李如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旦次日

雪片横飞日影随,阴晴错出使人疑。

村中贲节纷纭过,门外酬劳步履崎。

吟友既亡无伴侣,眇躬默坐悔迁移。

书生夙习难抛弃,字得窗光便叫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柬许伯清

衰贫出口便纷纭,尘俗形骸懒谒君。

梦寐当今子将子,骚坛月旦可容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次昌仲弟喜雨一首

迩来萧索不堪闻,笔砚虽疏尚未焚。

幸得甘霖扶秀实,好留衰骨共芳群。

食新屡饱无穷惠,吐故连收有韵文。

桂树垂垂应伴月,可容豪兴席中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书目写就自题

蠹简生平习,衰残展未完。

藏书数万卷,留与子孙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