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庠所作,名为《周道士本簪裳世家龆年便慕真教今为庐江黄冠与余有中表之好千里见访恻其孤立因告别也》。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道家文化的向往。
"亲见乌衣竹马年,如何便学草楼仙。" 这两句写的是看到朋友(指周道士)穿着简朴如同古时隐者般的服饰,骑着竹制的马(象征清贫),诗人感慨于此,表达了自己想要追随朋友学习道家修炼之法,如同传说中的仙人一样。
"长安名利非真趣,好趁春膏种玉田。" 这两句则是说在繁华的都城长安中,名誉和物质利益并不是真正令人快乐的事物。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希望能够乘着春天这个适合耕作的时候,去种植珍贵如玉一样的庄稼。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清贫,以及名利与自然之趣,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的选择。同时,这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道家思想的一种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