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其二)丁未寿八窗叔

去年曾借梅为寿。转眼垂弧小春又。

一笑巡檐清影瘦。

雪边聊且,收香藏白,少俟融和透。

新来东阁高吟就。金鼎家声自依旧。

唤取玉妃重举酒。

百花头上,一枝芳信,终属东君手。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青玉案·其二》,是一首描写春日赏梅并忆往年的诗作。诗中“去年曾借梅为寿”表明了上一年度曾以梅花为寿,庆祝生辰。而今时节已经是小春时节,“转眼垂弧小春又”,时间流逝,春天的阳光似乎更加柔和。

诗人在赏梅之际,不禁露出会心一笑。巡视着屋檐下清澈的影子,感受到梅花瘦弱而高洁的美。"雪边聊且,收香藏白,少俟融和透"则是说在雪花纷飞的边际,与友人闲话之间,细心地收集梅花的香气,并将其藏于白色瓷器中,期待着天气回暖,冰雪融化时节的到来。

诗的后半部分“新来东阁高吟就。金鼎家声自依旧。唤取玉妃重举酒”表达了诗人在新到的东阁之中,以高亢的声音吟诵诗歌,感受到家族的荣耀如同金鼎般经久不衰。而“唤取玉妃重举酒”则是召唤贵妇(玉妃)再次举杯共饮。

最后,“百花头上,一枝芳信,终属东君手”意味着在众多花卉中,只有一枝梅花最为珍贵,其美丽和香气永远属于那位东边的主人。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寓意着诗人对往日时光的怀念和对某种精神寄托的坚守。

整首诗通过对春梅的描绘,以及与朋友间的交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简单而高洁之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家族荣耀、个人情感以及生命流逝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青玉案(其一)癸未道间

栖鸦啼破烟林暝。把旅梦、俄惊醒。

猛拍征鞍登小岭。

峰回路转,月明人静,幻出清凉境。

马蹄踏碎琼瑶影。任露压巾纱未忺整。

贪看前山云隐隐。

翠微深处,有人家否,试击柴扃问。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甲寅中秋和刘舍人赏月

同此三秋端正月,地高先得光辉。

分明身世玉琉璃。不妨人未老,长与月相期。

我有芳尊供玩事,从渠魏鹊无枝。

直须饮到五更时。大家眠玉界,莫羡宴瑶池。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柳梢青.丙戌送陈仁父赴班

万里青天,西来后我,先我东归。

夜月鞭筹,春风幕府,鹗荐争推。杯行到手休辞。

道秋菊、春兰有时。若到松江,莫惊鸥鹭,记取坡词。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点绛唇.辛亥饯陈次贾归

懒上巍楼,楚江一望天无际。漫游萍寄。

莫挽东流水。一片秋光,直到山阴里。人还记。

戍边归未。更忆鲈鱼美。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