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大足寺

尘埃得古寺,突兀乱山中。

叠径僧居僻,悬崖鸟道通。

塞云常雨雪,山木自多风。

万事浮生外,心花发暮钟。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古寺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所处环境的险峻与独特。

首句“尘埃得古寺,突兀乱山中”,开篇即以“尘埃”二字,巧妙地将外界的喧嚣与古寺的静谧形成对比,古寺仿佛是远离尘世的避世之所,矗立在群山之中,显得格外醒目和孤高。接下来,“突兀”一词进一步强调了古寺位置的险峻和独特,与周围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叠径僧居僻,悬崖鸟道通”两句,继续深化了古寺的环境特点。叠径暗示了山路的曲折蜿蜒,僧居僻则强调了寺庙的隐秘与僧侣生活的简朴。悬崖与鸟道的组合,不仅描绘出通往寺庙的道路之艰险,也赋予了整个画面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塞云常雨雪,山木自多风”两句,则通过自然界的天气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古寺环境的清冷与孤寂。塞云常雨雪,意味着这里四季如春,雨雪不断,营造了一种湿润而清新的氛围;山木自多风,则暗示了山林间的风声不绝,增添了环境的生动与活力。

最后,“万事浮生外,心花发暮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寺生活的一种向往与感悟。在古寺这个远离尘世的地方,一切世俗的烦恼似乎都变得无关紧要,只有心灵在暮钟声中得到了释放与净化,仿佛绽放出了新的生命力。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古寺独特的环境特征,以及诗人在此境遇下所体验到的心灵触动,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深刻的哲理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60)

周行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左与言赴杭司录

艰难惟义重,去住各愁深。

乔木迷归梦,孤帆伴客吟。

相看忧国泪,独立望乡心。

到日如无事,来书速寄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晨至石碣院时丧女殡此院二首(其一)

萧寺来人少,祇林过雨清。

日光微破影,云色未全晴。

久客嗟殊俗,中年哭后生。

庭前空柏子,此意复谁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晨至石碣院时丧女殡此院二首(其二)

晓色初明野,云容尚隐林。

蒿莱三径拙,鸟雀一枝深。

忧患他乡泪,淹留故国心。

平生丘壑趣,衰谢愧同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王天粹登第归

王氏青箱学,名家千里驹。

朝廷求士急,吾子应时须。

上第人皆有,高才世久虚。

别君谁暖眼,书信莫令疏。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