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茧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福祸谓之茧卜因戏作长句

去年上元客三衢,冲雨看灯强作娱。

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

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

儿女炊玉作茧丝,中藏吉语默有祈。

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

先生平生笑儿痴,逢场亦复作儿嬉。

不愿著脚金华殿,不愿增巢上林苑。

只哦少陵七字诗,但得长年饱吃饭。

心知茧卜未必然,醉中得卜喜欲癫。

形式: 古风

翻译

去年元宵节我在三衢做客,冒雨赏灯勉强找乐。
今年元宵节我留在家中,村子里没有灯只有雨。
隔着溪流的小祠堂传来箫鼓声,不知是否还有游人来往。
孩子们用糯米粉做茧丝,默默祈祷丰收和吉祥。
男孩祈求早日做官,女孩只希望养蚕顺利。
先生一生笑我们天真,节日里也像孩子般嬉戏。
我不愿踏入华丽的宫殿,也不愿在皇家园林筑巢。
只想吟诵杜甫的七言诗,只求能有长久的温饱饭食。
心里明白占卜未必准,醉后得到好兆头欣喜若狂。

注释

去年:指过去的元宵节。
上元:元宵节。
客:客人。
冲雨:冒着雨。
看灯:赏灯。
强作娱:勉强寻乐。
今年:今年的元宵节。
家里住:留在家中。
村落:村庄。
箫鼓:箫与鼓的声音。
不知:不知道。
游人:游客。
儿女:孩子们。
炊玉:用糯米粉。
蚕事:养蚕之事。
先生:对成人的尊称。
笑儿痴:笑我们天真。
逢场:节日。
金华殿:华丽的宫殿。
上林苑:皇家园林。
哦:吟诵。
少陵:杜甫。
七字诗:杜甫的七言诗。
心知:心里明白。
茧卜:通过占卜。
癫:狂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上元节(即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两年的不同场景和心境。去年,诗人外出三衢,与朋友们一起观赏花灯,尽管天气不好,但依旧享受着节日的快乐。这一年,诗人选择在家中度过上元,村庄里没有繁华的灯火,只有雨水伴随。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的心境变化,从外出游玩到归隐田园,体现了一种从热闹到宁静的心路历程。

诗中的“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或其他可能参加节日活动者的疑问和关切。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所处的村庄与世俗生活的疏离感。

家庭生活的描绘占据了诗的后半部分。“儿女炊玉作茧丝,中藏吉语默有祈”显示了家人为了获得来年的一种福祉而进行的一种民间习俗——用米粉制成茧丝,并在其中放置吉祥的话。这种行为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祈愿。

“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则是家人对于子女未来的祝福,希望他们能够早日考取功名或者拥有良好的织布技能,体现出诗人家庭对于子女未来的一种朴素期望和美好祝愿。

“先生平生笑儿痴,逢场亦复作儿嬉”则表达了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他在平时就喜欢与孩子们一起玩耍,在这种节日里更是如此,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简单快乐的生活哲学。

“不愿著脚金华殿,不愿增巢上林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和物质追求的淡然态度,他并不渴望那些高贵的宫殿或是繁华的官邸,而是满足于现有的平凡生活。

“只哦少陵七字诗,但得长年饱吃饭”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只要能够平安无忧,能够有饭吃就心满意足,不再追求那些繁复的文学创作或是物质享受。

“心知茧卜未必然,醉中得卜喜欲癫”则透露了诗人对于这种民间习俗和吉凶预测持有的一种自知之明,他明白这些都只是人们为了心理安慰而进行的活动,并不一定能带来实际的福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两年的上元节日场景,展现了诗人由外向内、由热闹到宁静的心境变化,以及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诗中充满了温馨的家庭氛围和淡然的生活哲学,是一首抒情性质浓厚的作品。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上元前一日游东园看红梅三首(其二)

偶看红梅到小园,凭栏送眼过前村。

山头茅屋隔孤树,篱外行人出半身。

形式: 七言绝句

上元前一日游东园看红梅三首(其一)

欲折红梅朵,看来不忍攀。

周回寻四处,恰得一枝繁。

形式: 五言绝句

上严州乌石滩

人语相闻数尺间,其如滩恶费人牵。

已从滩下过滩上,却立前船待后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与子上雪中入东园望春

草草东园未整齐,却于看雪最清奇。

莫嫌踏湿青鞋子,自有琼瑶隔路泥。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