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别(其二)

三星跂相视,新月拳素光。

两宫高自出,双阙遥相望。

云霞绚河汉,机杼成文章。

罗帏彯四座,华烛摇中堂。

主人前进酒,弹瑟为清商。

流猋激长夜,杀气陨严霜。

萧萧堕白发,翩翩曳衣裳。

男儿不憔悴,谁知在他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的哀愁与不舍。

首先,诗人以“三星跂相视”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离别前的静默与凝视,仿佛是即将分别的三人相互注视,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接着,“新月拳素光”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新月如同拳头般蜷缩,散发出淡淡的光芒,暗示着离别后的孤独与寂寞。

“两宫高自出,双阙遥相望”,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将离别的情景提升至更高的境界,两座宫殿仿佛在遥远处对望,象征着离别后彼此之间的距离与思念。随后,“云霞绚河汉,机杼成文章”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云霞映照在银河之上,织女的机杼编织出美丽的图案,暗喻着离别后对美好回忆的怀念。

“罗帏彯四座,华烛摇中堂”描绘了离别宴席上的景象,罗帷轻拂,华烛闪烁,营造出一种奢华而又略带悲伤的氛围,暗示着离别宴的凄美与不舍。接下来,“主人前进酒,弹瑟为清商”表现了主人为了挽留,不惜倾尽所有,以美酒佳乐相待,弹奏清商之曲,试图缓解离别的痛苦。

“流猋激长夜,杀气陨严霜”两句,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凉与寒冷,疾风激荡长夜,严霜降临,象征着离别后内心的寒冷与孤独。最后,“萧萧堕白发,翩翩曳衣裳”描绘了离别后人物的形象,白发飘落,衣裳随风飘动,形象地展示了离别后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沧桑。

“男儿不憔悴,谁知在他乡”则是全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离别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以及对离别后生活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深刻地描绘了离别时的哀愁与不舍,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主题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录别(其三)

北风著枯林,浮云苦多阴。

红颜日就衰,他乡日就深。

别离起中夜,对酒不能斟。

丝竹含妙伎,佳人怀好音。

眄睐适君意,慷慨动君心。

罢曲一俛仰,变为游子吟。

念当事行役,泪下难自禁。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录别(其四)

秋风西北来,萧萧动百草。

荡子无室家,悠悠在长道。

红颜能几时,弃捐一何早。

对客发素书,零涕复盈抱。

上言故乡好,下言故人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录别(其五)

冉冉年欲度,秋兰采间萎。

荡涤千岁情,结束欲何为。

美酒不误人,红颜多所宜。

万事自明日,行乐此一时。

四座惨无言,游子中心知。

浮云动悠悠,故乡难可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录别(其六)

悲风堕白日,天地何冥冥。

招摇弹北户,河汉条中庭。

征夫苦难夜,且复命新声。

芳言动君子,四座无不清。

人生即满百,长此千载名。

岂如饮美酒,赵女奏鸣筝。

慷慨尽逸响,慰我饥渴情。

惟念当离别,翩翩渺独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