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晓露沾我?,采桑过南陌。叶少不盈筐,蚕饥妾行迫。
蚕眠妾不眠,丝成共夜织。
劳苦有如此,方能成匹帛。
奈何衣帛人,剪裁不复惜。
这首《养蚕曲》描绘了古代女子养蚕织布的辛劳生活。诗中通过“晓露沾我巾,采桑过南陌”的开篇,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晨采桑的场景,展现了女子勤劳的身影。接着,“叶少不盈筐,蚕饥妾行迫”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采桑的艰难与紧迫,反映了女子为了满足蚕的需要而忙碌的情景。
“蚕眠妾不眠,丝成共夜织”则进一步展示了女子在养蚕过程中的昼夜不息,体现了她们对蚕丝品质的追求和对家庭生计的责任感。最后,“劳苦有如此,方能成匹帛。奈何衣帛人,剪裁不复惜”表达了对那些享受着丝绸衣物的人们却不懂珍惜的感慨,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与冷漠。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女性在养蚕织布这一传统手工艺中的艰辛与奉献,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劳动者的忽视与不公。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劳动价值的肯定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不详
嘉靖四十三年举人。与其弟张献翼、张燕翼并有才名,吴下号称三张。善书,晚年不事干请,鬻书以自给。好度曲,为新声。尝作《红拂记》等传奇,有声于时。曾为《水浒传》作序。有《处实堂集》、《占梦类考》、《文选纂注》、《海内名家工画能事》等
妾从湘江归,君向湘江宿。
欲识泪痕多,请看湘江竹。
楼头小妇拭春衣,昨日看花今日稀。
暮雨偏深碧草色,东风不送王孙归。
繁花几树傍江浔,荡桨回看似锦林。
片片落浮江面去,枝头谁见可怜心。
折柳溪头闻杜鹃,灌花台上望归船。
不争十日花禁老,奈可三春柳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