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

山北寒云去复还,黄昏院落雨珊珊。

数声捎入芭蕉上,不道愁人独倚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士元的《暮雨》,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富有情感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傍晚时分山北寒云的动态与黄昏院落中细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句“山北寒云去复还”,以动态的云彩起笔,暗示了天气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既有自然界的流转,也有人物内心情感的波动。寒云的“去复还”不仅描绘了云层的移动,也隐喻了时间的循环往复,以及事物变化中的不变。

次句“黄昏院落雨珊珊”,将视角转向了具体的场景——黄昏时分的庭院,细雨绵绵。这里,“黄昏”与“雨”两个意象相辅相成,既渲染了时间的特定氛围,又强化了环境的阴冷与湿润,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显孤寂的画面。

第三句“数声捎入芭蕉上”,通过“数声”和“芭蕉”这两个元素,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雨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不仅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这一细节处理,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雨滴与叶片接触的声音,感受到雨夜的静谧与深沉。

最后一句“不道愁人独倚阑”,点明了诗人的存在感,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观之中。这里的“愁人”既是诗人自指,也代表了所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孤独和忧愁的人。通过“独倚阑”的动作,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之上,表达了在自然面前人类情感的微小与复杂,以及对孤独与忧愁的深刻体验。

整体而言,《暮雨》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在特定情境下个体情感的细腻捕捉。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美感,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是元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收录诗词(46)

袁士元(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嗜学,性至孝。以荐授鄞学教谕,调西湖书院山长,改鄮山,迁平江路学教授。后擢翰林国史院检阅官,不就。有《书林外集》

  • 字:彦章
  • 号:菊村学者
  • 籍贯:庆元路鄞县

相关古诗词

孤梅

玉骨冰肌迥不群,罗浮山下几黄昏。

应时桃李知谁在,月冷霜清欲断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水仙

醉阑月落金杯侧,舞倦风翻翠袖长。

相对了无尘俗态,麻姑曾约过浔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和传可除夕

历尽年俱往,寒多火未销。

为怜无去日,翻恨有来朝。

世路看何隘,家山望更遥。

双娥灯影里,剪綵待元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和秦仲对雨

雨多檐溜响潺潺,矮屋深窗面面关。

秉烛襟期怜昼短,看花心绪恨晴悭。

银塘水满鸥先下,翠幕春寒燕未还。

执戟扬雄今白发,久无梦到紫宸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