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水仙为题,赠予张禹公,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感与对真人的渴望。首句“灵根岂合红尘客”,以“灵根”象征高洁之士,而“红尘客”则代表世俗之人,诗人似乎在感叹灵性之士不应与尘世相混,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何处相逢忆未亲”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张禹公虽未曾深交,但心中已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亲近感,这种情感超越了表面的相识,深入到了心灵深处。接下来,“遮莫蓬瀛曾一见”,“蓬瀛”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岛,此处借指仙境或理想之地,诗人说即使曾经在仙境中相遇,也未能真正理解对方,暗示了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不易。
最后,“神山秋水少真人”一句,以“神山秋水”象征高远的境界和清澈的心灵,而“少真人”则表达了对真正能领悟此境界之人的稀少感慨。整首诗通过水仙这一意象,寄托了诗人对于纯洁、高雅人格的向往和对知音难遇的感慨,语言含蓄而意味深长,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