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上年年春早,津头日日人行。
借问山阴远近,犹闻薄暮钟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江景图。开篇“江上年年春早”四字,通过对比江上的春意,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而“津头日日人行”则写出了江边繁忙的人群,透露出一丝生活的热闹与活力。
紧接着,“借问山阴远近”显示出诗人的好奇心和探寻之意,通过询问山阴的距离来表达对远方景致的向往。而“犹闻薄暮钟声”则是诗人在日落时分依然能听到寺庙里的钟声,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意境。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清净之境的向往。
不详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门外水流何处,天边树绕谁家。
山色东西多少,朝朝几度云遮。
水流绝涧终日,草长深山暮春。
犬吠鸡鸣几处,条桑种杏何人。
微官同侍苍龙阙,直谏偏推白马生。
烂漫春归水国时,吴王宫殿柳丝垂。
黄莺长叫空闺畔,西子无因更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