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其一)

清净而今遍六根,焚香幸作佛前人。

已知性海须登岸,且向恒河试问津。

口藏谁传弥勒法,心镫自照女儿身。

痴情一点消难尽,吟到诗篇忘苦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悟情的《感怀(其一)》以禅宗和佛教意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悟。首句“清净而今遍六根”描绘出诗人追求心灵净化的状态,六根象征眼耳鼻舌身意,意味着他试图让自己的身心达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境界。

“焚香幸作佛前人”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佛学的亲近与敬仰,焚香是虔诚的表现,佛前人则暗示他在精神上已经成为佛门中的一员。第三句“已知性海须登岸”,将人性比作大海,表达诗人认识到内心的修行如同船只需要靠岸,寻求精神解脱。

“且向恒河试问津”借用印度恒河的典故,寓意在探索佛法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寻找智慧的源泉。接下来,“口藏谁传弥勒法,心镫自照女儿身”两句,通过弥勒佛的智慧和女性的自我觉醒,揭示了诗人对于佛法理解和自我认知的深度。

最后两句“痴情一点消难尽,吟到诗篇忘苦辛”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尽管痴情未消,但沉浸在诗歌创作中,能暂时忘却世俗的苦与辛劳,体现出诗人以艺术作为精神寄托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禅修体验与文学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收录诗词(2)

悟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怀(其二)

苍茫回首万缘空,漫说平生塞与通。

眼见公侯兴败易,命怜姊妹死生同。

只留此日袈裟在,不见当年锦绣丛。

坐彻蒲团波浪息,心缘稳渡片帆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庵中写怀

禅关昼掩绝尘踪,前有修篁后有松。

野鹤去时人少伴,晓云起处壁添峰。

当时自识尘缘浅,今日谁知道味浓。

千里赤绳从此断,超然何用讲三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松鼠

炯炯双眸狡,如梭绕树丫。

长公曾有赋,贞女刺无牙。

性癖犹耽果,情顽不息花。

行藏那可问,穿穴是生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绿牡丹

一枝娇艳殿春开,疑是芭蕉分影来。

云鬓漫劳秦女挽,宫纱须趁曲江裁。

轻盈自可藏幺凤,绰约偏宜映古槐。

回首梁园他日事,不禁花下几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