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万同伦的《潼关城楼》描绘了潼关这座险峻关隘的雄浑景象。首句“崔嵬天设险”形象地展现了潼关地理位置的高峻和天然屏障的特点,暗示其军事战略价值。次句“城阙莽风尘”则通过“风尘”一词,传达出边关战事频繁,烽火连天的氛围。
接下来,“关势连函谷,河声走孟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潼关与函谷关、黄河之间的紧密联系,函谷关的险要与黄河的壮阔在此交融,形成了一幅宏大的地理画卷。诗人借“望气者”和“弃繻人”的典故,寓言中透露出对贤才的期待和对时局的忧虑。
最后两句“日暮危楼上,悠悠作客身”,以个人的孤独感受收束全诗,表达了在动荡时局下,诗人登楼远眺,内心深处的漂泊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潼关城楼的历史厚重和诗人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