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坠响空阶静,辞柯一叶乾。
无风吹地走,不雨打帘寒。
已觉扫堪惜,还怜踏欲残。
掩门深坐听,山路正漫漫。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日落叶的声音和景象。"坠响空阶静",以寂静的空阶衬托出落叶落地的轻微声响,显得格外宁静。"辞柯一叶乾",写出叶子从枝头落下,已经干枯的形象,寓意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凋零。
"无风吹地走",进一步刻画落叶飘落的轻盈,即使没有风,它们也能在地面上缓缓移动。"不雨打帘寒",通过雨的缺席,强调了落叶带来的寂静与凄凉,而非湿润的气息。
诗人对于落叶的感慨深入,“已觉扫堪惜”,表达对落叶的珍惜,即使清扫也觉得可惜。"还怜踏欲残",则流露出对踩踏落叶的怜悯,似乎不忍心破坏这秋天的痕迹。
最后,诗人选择"掩门深坐听",静静地聆听这来自自然的声音,沉浸在落叶带来的孤寂与深远之中,"山路正漫漫"则以山路的漫长,象征人生的旅程和无尽的思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叶之声,寓言人生况味,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不详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何处堪乘月,沈家楼最明。
晚来江更大,秋到水初清。
远火移时隐,孤舟犯夜行。
市门催客去,早是起更声。
出街别孙楚,驴背独成眠。
客影瘦残照,人声喧渡船。
鱼罾争闸口,牛路指墟烟。
念尔柴关掩,初抄《秒水》篇。
十七年前椒岭路,短驴疑在梦中行。
兵烽几度门无径,灵雨初通涧有声。
牛屋半楹啼寡姊,蔬盘一夜费贫甥。
老来万事心灰尽,益重人间骨肉情。
江头破衲少知名,脱粟亲炊见尔情。
痛入箭创阴雨夜,梦回鼙鼓海潮声。
国恩祇觉今生重,交道谁言乱世轻。
传说敬亭曾卧病,又冲泥泞去宣城。